秘傳萬病遇仙丹

秘傳萬病遇仙丹

MI CHUAN WAN BING YU XIAN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69)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6%
大腸經 16%
肺經 15%
肝經 14%
脾經 14%
膀胱經 11%
腎經 6%
膽經 5%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祕傳萬病遇仙丹」方劑中包含牽牛子,這應是出自其瀉下通便、消積化滯的功效。牽牛子性寒,味苦,歸大腸經,具有強力瀉下作用,能驅除腸道積滯,治療便祕、腹脹、積食等症。

然而,牽牛子毒性較強,使用需謹慎。其毒性主要表現為對腸胃的刺激,易引起噁心、嘔吐、腹痛等副作用。因此,使用牽牛子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可自行服用。

「祕傳萬病遇仙丹」方劑中含有莪朮,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莪朮具有行氣破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有顯著療效。
  2. 消積化滯: 莪朮亦能健脾消積,改善脾胃功能。對於食積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莪朮能促進消化,幫助排泄積滯。

因此,莪朮被納入「祕傳萬病遇仙丹」方劑中,旨在以其活血化瘀、消積化滯的功效,治療多種病症。

「祕傳萬病遇仙丹」方劑中包含茵陳蒿,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利濕: 茵陳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清熱利濕之效。此方若為治療濕熱證所致之疾病,茵陳蒿可清解濕熱,利濕退黃,改善黃疸、小便不利等症狀。
  2. 解毒消炎: 茵陳蒿亦具解毒消炎之功效,可抑制細菌、病毒生長,有助於治療濕熱所致的感染及炎症。此方若為治療皮膚感染、瘡瘍腫毒等,茵陳蒿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癒合。

因此,茵陳蒿在「祕傳萬病遇仙丹」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助於治療濕熱證及相關病症。

檳榔在中藥方劑中被廣泛使用,其主要原因在於它具有一定的藥理作用和保健功能。在《祕傳萬病遇仙丹》中,檳榔被認為可以幫助消化、促進食慾,並且具有驅蟲的效果。檳榔內含的生物鹼,如檳榔鹼,能刺激腸胃蠕動,有助於改善胃腸功能。

此外,檳榔還被視為一種消暑解渴的良藥,能夠幫助清除體內的濕氣和寒邪,使人體保持健康平衡。在某些地方,檳榔還有提升精神、提神醒腦的作用,使使用者在疲勞時得到一定的舒緩。綜合這些特性,檳榔在這個方劑中的加入,無疑是為了增強藥效,讓服用者的身體更加健康,從而達到治療多種疾病的目的。然而,檳榔的使用仍應謹慎,避免過量,以免造成副作用。

「祕傳萬病遇仙丹」方劑中包含三稜,其主要原因如下:

  1. 破瘀散結: 三稜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能有效化解瘀血凝滯,疏通經絡,對於各種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疾病,如跌打損傷、腫瘤積聚等,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活血通經: 三稜亦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流速度,對於女性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婦科疾病,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三稜在「祕傳萬病遇仙丹」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有效化解瘀血,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治療多種疾病的目的。

「祕傳萬病遇仙丹」方劑中包含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化痰: 皁莢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消積化痰、清熱解毒之功效。其皁苷成分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消化積食,並能化解痰液,緩解咳嗽、胸悶等症狀。
  2. 通絡止痛: 皁莢亦具有通絡止痛的功效。其皁苷成分能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疏通經絡,緩解疼痛。對於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筋骨疼痛等症狀有一定療效。

因此,皁莢在「祕傳萬病遇仙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有效改善消化不良、痰濕阻滯、風寒濕痺等多種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秘傳萬病遇仙丹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一切痢疾,積聚癥瘕,男子、女人、小兒一切腹病」,意指其適用範圍廣泛,尤其針對以下問題:

  1. 痢疾:無論寒熱或濕滯引起的下痢,能通過瀉下排除積滯。
  2. 積聚癥瘕:指腹內氣血瘀結形成的腫塊(如現代所稱腫瘤、膽結石、腸梗阻等),屬實證範疇。
  3. 一切腹病:包括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由痰濕、食積、氣滯或瘀血引起的症狀。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瀉下消積為主,兼行氣破血、利濕化濁,核心在於「攻逐邪實」,推測其作用機理如下:

  1. 黑醜(牽牛子)

    • 主瀉下,用生品(瀉水力強)與炒製品(緩和毒性)搭配,既攻逐水濕穢濁,又防傷正。
    • 現代視其含牽牛子苷,刺激腸道蠕動而瀉下。
  2. 莪朮、三稜

    • 破血行氣,散「積聚癥瘕」。兩者協同破除腹中血瘀與氣結,尤適頑固包塊。
    • 三稜醋製加強入血分,增強軟堅散結之效。
  3. 檳榔

    • 行氣導滯,降氣通便,助黑醜瀉下,亦能殺蟲(古代用於蟲積腹痛)。
  4. 茵陳

    • 清利濕熱,針對痢疾或腹病伴隨的濕熱鬱結(如黃疸、小便不利)。
  5. 豬牙皂角

    • 辛烈走竄,能「通關開竅」,祛痰逐穢,與檳榔協同增強腸道排空力。
    • 醋製後緩和刺激性,加強消積化滯效果。

配伍特點與原理

  • 攻逐為主:黑醜為君,瀉下導滯;莪朮、三稜為臣,破血消癥;檳榔、皂角為佐使,行氣通腑。
  • 兼顧濕熱:茵陳清利濕熱,防止濕濁鬱久化熱(如痢疾裡急後重)。
  • 丸劑設計:皂角糊丸緩釋藥效,使瀉下作用集中於腸道,減輕對胃部刺激。

推測適用證型

此方適用於實證、積滯型疾病,如:

  • 暴飲暴食後腹脹便秘(食積)。
  • 痢疾初起,腹痛拒按(濕熱積滯)。
  • 腹內腫塊按之堅硬(氣滯血瘀)。

因其藥性峻烈,需辨證準確,非虛證或慢性病所宜。

傳統服藥法


黑醜1斤(取頭末5兩,半生半炒),莪朮(生用)5錢,茵陳(生用)5錢,檳榔(生用)5錢,3稜(醋浸,煮)5錢,豬牙皂角(醋浸,去皮核,為末)5錢。
上為細末,將皂角未用水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男婦每服3錢,小兒每服1錢5分,五更初用冷茶送下。痢5-6次,見穢積乃除根。
忌油膩、濕面,生冷之物。孕婦不宜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萬病遇仙丹, 出處:《松崖醫徑》卷下。 組成:黑醜1斤(取頭末5兩,半生半炒),莪朮(生用)5錢,茵陳(生用)5錢,檳榔(生用)5錢,三棱(醋浸,煮)5錢,豬牙皂角(醋浸,去皮核,爲末)5錢。 主治:一切痢疾,積聚癥瘕,男子、女人、小兒一切腹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