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腹遇仙丹

GU FU YU XIAN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80)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9%
胃經 19%
肺經 15%
膀胱經 11%
脾經 11%
肝經 11%
腎經 7%
膽經 3%
大腸經
胃經
肺經
膀胱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鼓腹遇仙丹方劑中包含牽牛子,乃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瀉下通便:牽牛子味苦性寒,入脾、胃、大腸經,能瀉熱通便,對於腹脹便祕、濕熱內阻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方劑中加入牽牛子,可幫助瀉熱通便,消除腹脹,改善腸道功能。
  2. 消積化滯:牽牛子亦具消積化滯之效,能治療食積不消、脘腹脹滿等症狀。方劑中加入牽牛子,可幫助消食積、化滯氣,促進消化,改善脾胃功能。

總而言之,鼓腹遇仙丹方劑中加入牽牛子,主要取其瀉下通便和消積化滯之效,以治療腹脹便祕、濕熱內阻等症狀。

鼓腹遇仙丹方劑中包含檳榔,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消積導滯:檳榔味辛性溫,入胃、大腸經,具有消食積、導滯氣、行水濕的功效。方中若出現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檳榔可助消化,促進腸胃蠕動,緩解脹氣,達到消積導滯之效。
  • 行氣止痛:檳榔亦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方中若有腹痛伴隨氣滯、便祕等症狀,檳榔能起到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

因此,鼓腹遇仙丹方劑中使用檳榔,旨在發揮其消積導滯、行氣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效果。

「鼓腹遇仙丹」方劑中包含茵陳蒿,主要原因有二:

  1. 疏肝理氣,健脾消食:茵陳蒿味苦性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理氣、健脾消食的功效。方中以茵陳蒿配伍其他藥材,能有效改善肝氣鬱滯、脾胃不和等病症,達到「鼓腹」之效,即消除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2. 清熱利濕,利膽退黃:茵陳蒿亦具清熱利濕、利膽退黃的功效。若因濕熱蘊結於脾胃所致的腹脹,茵陳蒿能清熱利濕,使濕熱之邪得以排出,從而緩解腹脹症狀。

鼓腹遇仙丹方劑中包含莪朮,主要原因有二:

一、 行氣止痛: 莪朮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消積化瘀之效。方中以其行氣解鬱,疏通肝氣,緩解腹脹疼痛。

二、 消食化積: 莪朮善於消食積,對於因食積停滯導致的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具有較好療效。方中配合其他消食化積藥物,共奏消食導滯之功。

鼓腹遇仙丹方劑中包含三稜,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破瘀消積:三稜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積化瘀之功效。鼓腹遇仙丹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積聚,如癥瘕、經閉、痛經等。三稜能破除血瘀,消散積聚,配合其他藥物,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效果。
  2. 消癥散結:三稜對於肝脾濕熱所致的癥瘕積聚尤為有效。鼓腹遇仙丹方劑中多配合理氣化痰的藥物,三稜可與之協同作用,消散積聚,達到治本之效。

鼓腹遇仙丹方劑中包含皁莢,主要原因如下:

  1. 行氣消積:皁莢味苦甘,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通便潤腸之功效。方中以皁莢配伍其他藥物,可有效解決腹脹積滯、消化不良等問題,促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
  2. 活血化瘀:皁莢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對於因瘀血阻滯而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皁莢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皁莢在鼓腹遇仙丹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解決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促進身體健康。

主治功效


鼓腹遇仙丹主治功效分析及治療原理

根據《方症會要》記載,鼓腹遇仙丹主治鼓脹,適用於壯實之人,而虛弱者不可輕易使用

該方劑由以下幾味中藥組成:

  • 白醜(頭末四兩半,生半炒):即牽牛子,此處用其頭末,且生用和炒用各半。牽牛子具有強烈的瀉下通便、利水消腫之功,為方中君藥。
  • 白檳榔(一斤):檳榔能殺蟲、破積、降氣、行水,有助於消食導滯,加強牽牛子的利水消腫作用。
  • 茵陳(五錢):茵陳清熱利濕、退黃疸,可針對濕熱內蘊所致的鼓脹。
  • 莪朮(五錢):莪朮能破血祛瘀、行氣消積,有助於消除氣滯血瘀導致的腹部脹滿。
  • 三稜(五錢):三稜破血行氣、消積止痛,與莪朮相配,加強破血祛瘀、行氣消積之效。
  • 牙皂角(五錢):即皁蒞,皁蒞能祛痰開竅、散結消腫,有助於消除腹中積聚的痰濕。

治療原理分析:

鼓腹遇仙丹的治療原理,是以攻逐水飲、破瘀散結為主。

  1. **峻下逐水:**方中以牽牛子為君,大劑量使用,配合檳榔,強力瀉下通便、利水消腫,以排除體內積聚的水飲,減輕腹部脹滿的症狀。
  2. **行氣破瘀:**莪朮、三稜相配,能行氣活血、破血祛瘀,針對氣滯血瘀所致的癥瘕積聚,有消散之效。
  3. **清熱利濕、祛痰散結:**茵陳清熱利濕,針對濕熱內蘊;皁蒞祛痰散結,有助於消除腹中痰濕積聚。

綜合以上分析,鼓腹遇仙丹通過峻下逐水、行氣破瘀、清熱利濕、祛痰散結等多重功效,針對實證鼓脹,尤其是因水濕、氣滯、血瘀、痰濁等因素壅滯於腹腔而形成的鼓脹,具有較好的療效。其方名「遇仙丹」,亦寓意此方功效迅速,猶如遇仙得救。

傳統服藥法


白醜頭末4兩(半生半炒),白檳榔1斤,茵陳5錢,莪朮5錢,三稜5錢,牙皂角5錢。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
五更時冷茶送下3錢。行後隨以溫粥補之,忌食他物。
壯實宜服,虛弱人不可輕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慢性肝硬化腹部腫大腹部腫大但軀體四肢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鼓腹遇仙丹, 出處:《方症會要》卷二。 組成:白醜頭末4兩(半生半炒),白檳榔1斤,茵陳5錢,莪朮5錢,三棱5錢,牙皂角5錢。 主治:鼓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