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稱: Rhizoma Circuma Ezhu Zedoary Rhizome, Zedoaria, Rhioxma Curcumae Aeruginosae
其他名稱:蓬莪朮,蓬術,溫莪朮,薑七,羌七,藍心薑,黑心薑,臭屎薑,廣術,廣茂,青薑,蓬莪茂,蓬藥,芋兒七,文術,山薑黃,莪術
藥品來源:本品為薑科植物蓬莪朮 CurcumaphaeocaulisVal.、 廣西莪朮 CurcumaKwangsiensisS.G.LeeetC.F.Liang或溫鬱金 CurcumawenyujinY.H.ChenetC.Ling的干燥根莖 。 後者習稱“溫莪朮”。 冬季莖葉枯萎後採挖,洗淨,蒸或煮至透心,曬乾或低溫乾燥後除去鬚根及雜質。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
(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22-10-01
莪朮主要功效為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用於治療癥瘕痞塊,瘀血經閉,胸痹心痛,食積脹痛等症。
本品還可用於跌打損傷,瘀腫疼痛,亦取其化瘀消腫止痛之功。 現代臨床用本品治子宮頸癌等多種癌腫,以莪蒁注射液瘤體注射為主,每次10~30ml(含生藥20~60g),也可配其他藥物煎劑內服,對子宮頸癌以及卵巢癌、肝癌、白血病、淋巴瘤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藥品化義》說:「蓬朮味辛性烈,專攻氣中之血,主破積消堅,去積聚癖塊,經閉血瘀,撲報疼痛。」
《日華子本草》謂莪朮:「治一切氣,開胃消食,通月經,消瘀血,止撲損痛,下血及內損惡血等。」
臨床與川芎、白芍、當歸伍用以活血調經,治療月經不調,小腹作痛;痛經兼寒者,可配伍高良姜、五靈脂及乾姜等;與延胡索伍用,治療氣滯血瘀較甚,痛經劇烈者;與青皮、大腹皮、萊菔子及檳榔伍用,治療飲食停滯所致脘腹脹滿、疼痛,食慾不振者。
莪朮行氣破血,消積止痛。 用於燀瘕痞塊,瘀血經閉,食積脹痛;早期宮頸癌。
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癥瘕積聚、經閉以及心腹瘀痛等。本品辛散苦泄溫通,既能破血逐瘀,又能行氣止痛,常與三稜相須而用。
如《壽世保元》莪朮散即以本品配三稜、當歸、香附等,治經閉腹痛,腹中有塊。臨床治婦科經閉、痛經,常配當歸、紅花等同用,治脅下痞塊瘧母,配柴胡、鱉甲等;治胸痹心痛,配川芎、丹參等。若體慮而瘀血久留不去者,配黃耆、黨參等以消補兼施。
莪朮水煎劑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改善作用,可能與該藥能改善模型大鼠胃電節律失常,增強胃排空率,促進胃動力作用有關。
莪朮對大鼠結腸平滑肌有興奮作用,且與劑量呈正相關,其引起的收縮效應可能與激動膽鹼M受體和促進SMC鈣離子內流有關。
用於食積脘腹脹痛。本品消積不僅能消血瘀徵積,同時又能破氣消食積。治食積腹痛常配青皮、檳榔等,如《證治準繩》莪朮丸。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末調敷。行氣止痛多生用,破血祛瘀宜醋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