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Curcumaphaeocaulis Val. Rhizoma Circuma Ezhu Zedoary Rhizome, Zedoaria, Curcumae Aeruginosae Rhizome
- 別名:蓬莪朮,蓬術,溫莪朮,薑七,羌七,藍心薑,黑心薑,臭屎薑,廣術,廣茂,青薑,蓬莪茂,蓬藥,芋兒七,文術,山薑黃,莪術
- 藥品來源:薑科植物蓬莪朮、廣西莪朮或溫鬱金的乾燥根莖。後者習稱“溫莪朮”。冬季莖葉枯萎後採挖,洗淨,蒸或煮至透心,曬乾或低溫乾燥後除去鬚根及雜質。
- 道地藥材:四川, 廣西, 浙江, 湖南, 福建
- 生長環境:溪, 山谷, 林邊, 溪旁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莪朮的傳統功效
1. 活血化瘀
莪朮,為活血化瘀要藥,其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且多指向其「破氣中之血」之效。 《本草述鉤元》中蔣溶認為,莪朮能疏通陽氣以達陰血,氣血暢通,故能益氣,此乃從氣血互通的角度闡述其活血作用。
《醫家心法》的高鼓峯則強調莪朮行氣破血、消積散結的功效,並指出其為肝經氣分藥,但同時告誡,氣血不足者慎用,以免傷及正氣。此點反映出莪朮雖能活血,但其藥性峻烈,需辨證施治,不可濫用。 《本草經疏》的繆希雍也持相同觀點,他認為莪朮善於行氣破血散結,但氣血虛弱者,尤其脾胃虛弱者不宜使用,否則會傷及脾胃,損耗元氣,必須配合健脾益氣藥物同用。
此外,《本草經疏》還指出莪朮能調氣通竅,散解邪氣,治療心腹痛、霍亂等症,其活血作用也體現在治療婦人血氣凝滯、男子奔豚氣痛等方面。 《藥品化義》的賈所學則簡潔地概括了莪朮破積消堅、去瘀止痛的功效,並與三稜藥性相類比,強調用量需謹慎。其他醫籍如《藥籠小品》、《湯液本草》等,也從不同角度論述了莪朮活血化瘀的功效及用藥注意事項,皆強調需根據患者體質及病症,審慎使用,方能發揮其藥效,避免傷及正氣。 總而言之,莪朮活血化瘀的功效確切,但其藥性峻烈,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2. 破血消癥
莪朮,古稱蓬莪茂,其破血消癥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破血作用並非單純的瀉血,而是著重於疏通氣血,化解瘀滯。
《本草述鉤元》中蔣溶認為莪朮能「破氣中之血」,其機理是疏通陽氣,達於陰血,使氣血暢通。這與現代醫學中氣血運行觀念相通,瘀血的形成往往與氣滯有關,莪朮疏通氣機,則瘀血自解。 《醫家心法》高鼓峯則強調莪朮「大破氣中之血」,但同時告誡:「氣血不足者服之,為禍不淺」,指出其使用需審慎,需辨別氣血虛實。 《本草經疏》繆希雍也持同樣觀點,認為莪朮雖能行氣破血散結,但氣血兩虛者不宜使用,否則會損傷正氣。 他更進一步指出,即使有血氣凝結,也應配合健脾益氣藥物同用,以避免損傷脾胃。
《藥品化義》賈所學則簡潔地概括了莪朮的功效:「專攻氣中之血,主破積消堅」。《湯液本草》王好古更指出莪朮雖為洩劑,但因其能「益氣」,故常被用於各種行氣活血的方劑中。 諸多醫家都提到莪朮的辛烈之性,故需謹慎使用,避免過量,以免傷及正氣。 總而言之,莪朮破血消癥的功效,並非單純地去除血液,而是通過疏通氣機,化解瘀滯,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其使用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結合其他藥物,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3. 健脾胃
莪朮,味辛性溫,古籍中多記載其「破氣行血」、「消積散結」之功,對於脾胃的影響,則見仁見智,需審慎使用。
《本草經疏》中,繆希雍指出莪朮「行氣破血散結」是其長處,但同時也警告,若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者,使用莪朮反而會損傷正氣,導致脾胃更虛弱,消化不良。因此,即使有血氣凝滯或飲食積滯的情況,也應與健脾開胃、補益元氣的藥物合用,才能避免損傷。這點也在《藥籠小品》中得到印證,黃凱鈞提到虛弱體質的人服用莪朮,可能在積滯未除之前就耗損了元氣,必須配合補益藥物使用。
《醫家心法》的高鼓峯則更進一步強調了用藥的謹慎。他認為莪朮雖能行氣破血,但適用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氣短」,而非中氣虛弱導致的「氣短」。他指出,如果誤用於中氣虛弱者,反而會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此處的「氣短」並非現代醫學意義上的呼吸困難,而是指因氣機阻滯,導致臟腑功能失調的表現。
《本草述鉤元》的蔣溶則從另一個角度闡述莪朮的功效,認為它能疏通陽氣,使氣血流通,從而達到益氣的效果。這也說明莪朮在特定情況下,可以間接地改善脾胃功能,但前提是必須在氣血運行失調的情況下使用,而非脾胃虛弱的根本病因。
綜上所述,莪朮健脾胃的功效並非直接作用於脾胃本身,而是通過其行氣破血、消積散結的特性,改善氣血運行,從而間接地影響脾胃功能。 其使用必須謹慎,需辨證論治,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結合其他藥物,才能發揮其功效,避免副作用。
4. 消食化積
莪朮,其消食化積的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其應用需謹慎。
《本草經疏》中,繆希雍明確指出莪朮「蓬獲莪行氣破血散結,是其功能之所長」,說明其擅長疏通氣血,消除積滯。然而,他也強調,若患者氣血兩虛、脾胃虛弱,則不宜單獨使用,否則會「損真氣,使食愈不消而脾胃益弱」。此觀點也與《藥籠小品》黃凱鈞的論述相呼應:「虛人服之積未去而真已耗,須兼參術」。這說明莪朮雖能消積,但對於虛弱體質,其破氣破血之力反而會傷及正氣,必須配合補益藥物同用,才能避免負面影響。
《醫家心法》的高鼓峯則更進一步指出,莪朮「大破氣中之血」,對於氣血不足者,使用不當則「為禍不淺」。他以「氣短不能接續」為例,說明此症狀並非全是中氣虛弱所致,也可能是胃中積滯阻礙氣機運行所造成。因此,使用莪朮時需仔細辨別虛實,避免誤用。
《本草述鉤元》的蔣溶則從氣血關係的角度闡述莪朮的功效,認為其能「疏陽氣以達於陰血,血達而氣乃暢」,從而達到行氣消積的效果。 而《藥品化義》的賈所學則簡潔地概括了莪朮「專攻氣中之血,主破積消堅」,與其他古籍記載相符。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對莪朮消食化積功效的理解,並非單純地認為其能消食,而是強調其行氣破血、疏通氣機的作用,並著重於辨證論治,避免因其峻猛之性而傷及正氣。 因此,莪朮的應用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並結合其他藥物,才能發揮其最佳療效。
5. 理氣行氣
莪朮,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理氣行氣」功效受到歷代醫家重視。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行氣」,而是更精準地被描述為「破氣中之血」。
《本草述鉤元》中蔣溶認為,莪朮能「疏陽氣以達於陰血,血達而氣乃暢」,說明其理氣功效是透過調和氣血,使氣血流通,而非單純驅散氣機。 《醫家心法》的高鼓峯則強調莪朮「大破氣中之血」,並指出其適用於氣血凝滯的情況,但同時告誡,氣血虛弱者不可使用,否則會傷及正氣。此處點明瞭莪朮峻烈的藥性,其「破氣」並非適合所有人。
《本草經疏》的繆希雍更進一步闡述,莪朮「行氣破血散結」是其特長,但需謹慎使用。對於氣血兩虛者,濫用反而傷及脾胃,損耗元氣。因此,即使是氣血凝滯、積滯者,也應配合健脾益氣的藥物同用,以達到最佳療效,避免單用莪朮的副作用。 繆希雍另指出其能「調氣通竅」,有效處理因氣機不暢導致的諸多病症,如心腹痛、霍亂等,顯示其理氣功效的廣泛性。
《藥品化義》的賈所學則將莪朮的功效歸納為「專攻氣中之血」,並與三稜功效相類比,提醒不可過量服用。 其他醫籍如《湯液本草》、《藥籠小品》也提及莪朮的峻烈特性,強調需根據患者體質謹慎用藥,避免傷及元氣。
總之,古代醫家對莪朮「理氣行氣」功效的理解,並非單純的宣洩氣機,而是著重於其疏通氣血、破除瘀滯的作用。 其峻烈之性,決定了其適應症和用藥需謹慎,需結合患者整體氣血狀況,才能發揮其最佳療效。
莪朮的古代典籍
莪朮的現代功效
1. 保肝利膽
莪朮保肝利膽之功,得益於其所含莪朮酮類、莪朮素、莪朮醇等生物活性成分。這些成分能夠幫助肝臟排毒,提高肝臟解毒能力,從而達到保肝利膽的作用。此外,莪朮還具有抗肝纖維化的作用,可改善血液流變學,通過免疫調控,減少免疫性肝纖維化大鼠模型IL-1、IL-6、TNF-α的合成與釋放。莪朮亦可調節細胞凋亡相關蛋白表達,抑制細胞凋亡。
2. 抗菌抗病毒
莪朮具有抗病毒功效,體外實驗中,莪朮油溶液及其有效成分莪朮醇可通過滅活病毒,阻滯病毒感染,抑制病毒吸附和治療病毒引起的損傷而發揮抗H5N1亞型AIV的作用。體內實驗中,莪朮油對染毒雞具有較好的預防保護作用,可延長染毒雞的平均存活天數。莪朮油中所含的莪朮醇對RSV有直接抑制作用,可以減少支氣管上皮細胞壞死,減輕支氣管周圍淋巴細胞浸潤及炎性滲出。
3. 抗凝血
莪朮之抗凝血功能,源於其活血化瘀之效。莪朮中莪朮油、姜黃素類成分,能降低全血黏度、縮短紅細胞電泳時間,加快血流速度,改善血液循環,抑制血栓形成。尤以醋炙莪朮抗血栓形成作用最為顯著。莪朮水提液能顯著抑制ADP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對血小板的Ⅰ相與Ⅱ相聚集均有顯著抑制作用,既抑制外源性誘聚作用,亦抑制PLT的自身釋放功能,並可通過影響AA的代謝途徑促進PGI2合成或減少TXA2生成,發揮活血化瘀、抗血栓之效。
4. 防癌抗腫瘤
莪朮具增強免疫、促使細胞凋亡、抑制癌細胞增殖、影響癌細胞的核酸代謝、直接細胞毒作用、影響癌細胞膜電位、瘤苗主動免疫等抗腫瘤作用,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癌細胞凋亡,抑制其異常增殖和影響癌細胞的核酸代謝,且無致突變作用,安全有效。
5. 止痛功效
莪朮破血消癥,亦有止痛之效。莪朮含澱粉、蛋白質、脂肪、鈣、磷、鉀、鎂等多種成分,莪朮酮類物質可緩解頭痛、關節痛、痛經等症狀。莪朮行氣活血、疏通經絡,可消除氣滯血瘀所致之痛。
莪朮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末調敷。行氣止痛多生用,破血祛瘀宜醋炒。
莪朮的炮製
- 莪朮《本草圖經》:「削去粗皮,蒸熟暴乾用""用時熱灰火中煨令透熟,乘熱入臼中搗之,即碎如粉。」《博濟方》:「搗為末。」《朱氏集驗方》:「去皮切片。」《衛生寶鑒》:「鍘開搗細。」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小個分開,洗淨,潤透或置籠屜內蒸軟後切薄片,乾燥。生品行氣止痛,破血祛瘀力甚。
- 醋莪朮 《雷公炮炙論》:「凡使,於砂盆中用醋磨令盡然後於火畔吸令乾,重篩過用。」《校注婦人良方》:「醋浸炒。」《普濟方》:「醋煮,切片,焙乾,為末。」《幼幼集成》:「去毛,醋浸,煨熟。」現行,取淨莪朮置鍋中,加米醋與適量水浸沒,煮至醋液被吸盡,切開無白心時,取出稍晾,切厚片,乾燥。每莪朮100kg用米醋20kg。醋炙後主入肝經血分,增強散瘀止痛的作用。
- 酒莪朮《開寶本單》:「酒研服之。」《丹溪心法》:「酒洗,炒。」現行,取淨莪朮片,置鍋內,用微火加熱,炒熱後,均勻噴入酒,繼續炒乾,取出晾涼。每莪朮片0.5kg,用酒0.06kg。飲片性狀:莪朮為類圓形或橢圓形薄片,表面黃綠色或棕褐色,有黃白色的內皮層環紋及淡黃棕色的點狀維管束。周邊灰黃色或棕黃色。氣微香,味微苦而辛。醋莪朮形如莪朮片,色澤較黯,微黃色,偶有焦斑,角質狀,具蠟樣光澤,質堅脆,略有醋氣。酒莪朮形如莪朮片,色澤略深,微有酒氣。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蛀。醋莪朮、酒莪朮密閉,置陰涼乾燥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莪朮注意事項
- 月經期間及孕婦禁止服用,以免活血化瘀導致經血不止或流產。
- 體質虛弱者不宜服用,以免耗損正氣。
- 性質剛烈,不可長期使用。
- 積滯較輕或脾胃虛弱者慎服,以免傷及脾胃。
- 月經先期或血熱者忌用,以免加重症狀。
- 氣血兩虛,脾胃薄弱無積滯者慎服,以免損傷元氣。
莪朮相關的方劑
莪朮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莪朮含有的化學成分
莪朮呋喃烯酮(Curzenone), α-蒎烯(α-pinene), β-蒎烯(β-pinene), 樟烯(camphene), 檸檬烯(limonene), 松油烯(terpinene), 異龍腦(isoborneol), 丁香烯(caryophyllene), 薑黃烯(Curcumene), 丁香烯環氧化物(Caryophyllene epoxide), 薑黃酮(Turmerone), 芳薑黃酮(Ar-turmerone), 莪朮二酮(Curdione), 莪朮烯醇(Curcumenol), 異莪朮烯醇(Isocurcumenol), 二呋喃莪朮烯酮(Difurocumenone), 莪朮二醇(Aerugidiol), 薑黃素類(Curcuminoids), 松油醇(Terpineol), 丁香油酚(eugenol), 芳樟醇(linalool), β-欖香烯(β-Elemene), δ-欖香烯(δ-Elemene), 葎草烯(humulene), 釣樟薁(Linderazulene), 桂莪朮內酯(Gweicurculactone),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胡蘿蔔甙(daucosterol), 棕櫚酸(Palmitic acid), 鋅(Zinc), 鐵(Iron), 鈦(Titanium (Ti)), 鎳(Nickel), 鋇(Barium), 鍶(Strontium), 鉛(Lead), 鎘(Cadmium), 銅(Copper), 鉻(Chromium), 鋁(Aluminum), 樟腦(camphor), 薑烯(Zingiberene), 溫鬱金萜醇(Wenjin), 莪朮呋喃二烯(Furanodiene), 莪朮雙環烯酮(Curcumenone), 溫鬱金螺內酯(Curcumalactone), 薑黃素(Curcumin), 去甲氧基薑黃素(Desmethoxycurcumin), 雙去甲氧基薑黃素(Bisdemethoxycurcumin), 龍腦(borneol), 大牻牛兒酮(Germacrone), 莪朮醇(Curcumo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