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針膏

腳針膏

JIAO ZHE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6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20%
胃經 13%
心經 9%
肺經 7%
大腸經 5%
心包經 5%
小腸經 5%
三焦經 5%
腎經 4%
肝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腳針膏中加入阿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阿魏性溫,味辛、苦,具散寒止痛、消腫生肌之效。對於因寒濕入侵引起的足部疼痛、腫脹,阿魏可以有效驅散寒氣,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阿魏能活血化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對於因瘀血阻滯引起的足部疼痛、腫脹,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腳針膏中加入阿魏,可以有效地改善足部疼痛、腫脹等症狀,起到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腳針膏中包含莪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 莪朮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利於消腫止痛。腳針膏通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莪朮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有效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2. 消腫止痛: 莪朮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因外傷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腫脹疼痛。腳針膏常用於治療腳部外傷、風溼痹痛等,莪朮的消腫止痛功效可以減輕疼痛,促進恢復。

「腳針膏」方劑中添加三稜,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三稜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腳針膏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三稜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2. 破瘀散結:三稜能破除血瘀,散結消腫,對於因外傷或其他原因導致的局部瘀血、腫塊,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腳針膏中的三稜,有助於消散瘀血,促進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

腳針膏中添加麝香,主要基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

  1.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代謝廢物,緩解疼痛和腫脹,對於跌打損傷、風濕痺痛等引起的腳部疼痛有較好的療效。
  2. 溫陽散寒,驅除寒濕:麝香性溫,能溫經散寒,驅除體內寒濕,對於寒濕引起的腳部痺痛、麻木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因此,腳針膏中加入麝香,可起到多重功效,有助於改善腳部疼痛、腫脹等症狀,促進康復。

腳針膏中加入大黃,主要是利用其瀉火解毒的功效。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涼血解毒的功效。腳針膏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足部疼痛、紅腫等症狀,而大黃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此外,大黃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足部血液供應,進一步緩解疼痛。因此,腳針膏中加入大黃,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多重作用,提高療效。

腳針膏中加入荸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荸薺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腳針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外傷感染等,而荸薺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緩解局部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 荸薺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鉀,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流通,有利於消散瘀血,消腫止痛。腳針膏中加入荸薺,可以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傷口修復。

總而言之,腳針膏中加入荸薺,是充分利用其清熱解毒和活血化瘀的功效,以達到治療跌打損傷、外傷感染等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腳針膏主治「雞眼」,古代稱此類皮膚增生為「肉刺」或「腳針」,多因局部長期受壓摩擦,氣血瘀滯,皮膚角化過度所致。此方劑外敷使用,旨在軟堅散結、活血化瘀、腐蝕角質,使雞眼自然脫落。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解析

  1. 阿魏(3錢)

    • 辛溫走竄,具腐蝕性,能「化積消癥」,傳統用於破血消痞。外敷可軟化角質、促進局部代謝。
  2. 莪朮(3錢)、三稜(2錢)

    • 二者為破血行氣要藥,合稱「莪朮三稜」,擅長消散瘀結。此處用於攻逐雞眼深層氣血凝滯,改善局部循環。
  3. 麝香(5分)

    • 芳香透絡,能「開通走竄」,助藥力深入病所,增強他藥透皮吸收,亦能活血散結。
  4. 雞肫皮(7個,陰乾)

    • 即雞內金,具「消堅磨積」之效。其質地粗糙,外用作研磨劑,輔助腐蝕角質層。
  5. 鱔魚血(1杯)

    • 性黏而滑,傳統用於「活血通絡」,作為膏藥基質可增強黏附性,或因其酶類成分助軟化角質。
  6. 大黃(4兩)

    • 苦寒瀉下,外用則能「清熱解毒、破瘀消腫」,緩解局部炎症,防止化膿。
  7. 荸薺(24個,連皮陰乾)

    • 甘寒生津,外敷取其「化痰消積」特性,或藉其澱粉酶協助分解角質。
  8. 輔料(麻油、黃丹)

    • 麻油潤膚、緩和刺激;黃丹(鉛丹)為傳統熬膏收斂劑,助膏體成型,亦有輕微腐蝕作用。

方劑配伍邏輯

  • 攻堅為主:以阿魏、莪朮、三稜破血消癥,針對雞眼核心的氣血瘀滯。
  • 軟化角質:雞肫皮、荸薺、大黃協同分解角化層,麝香導藥透入。
  • 載藥定型:鱔血、麻油、黃丹形成膏體,黏附患處,延長藥效。

作用機推測

  1. 局部腐蝕:阿魏、黃丹直接軟化角化組織。
  2. 改善血循:莪朮、三稜、麝香促進血液流通,減少局部壓迫。
  3. 酶解輔助:荸薺、鱔血可能含酶類成分,協助分解角蛋白。

總結

此方集「破血、軟堅、透絡」於一體,通過外敷直接作用於患處,體現中醫「以消為治」的局部療法思維。其設計兼顧腐蝕角質與改善基礎病理(氣滯血瘀),符合傳統對雞眼「瘀結成刺」的病機認識。

傳統服藥法


阿魏3錢,莪朮3錢,三稜2錢,麝香5分,雞肫皮7個(陰乾),鱔魚血1杯,大黃4兩,荸薺(連皮,陰乾)24個。
上用麻油1斤,先熬群藥,去滓;入阿魏熬枯,再下鱔血,滴水成珠,入炒黃丹4兩,徐徐投攪成膏,冷定,下麝末。
攤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雞眼及胼胝

相同名稱方劑


腳針膏, 出處:《瘍醫大全》卷二十七。 組成:阿魏3錢,莪朮3錢,三棱2錢,麝香5分,雞肫皮7個(陰乾),鳝魚血1杯,大黃4兩,荸薺(連皮,陰乾)24個。 主治:雞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