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痞膏

XIAO P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肝經 21%
腎經 10%
肺經 10%
胃經 8%
小腸經 6%
三焦經 6%
大腸經 6%
心經 5%
心包經 2%
脾經
肝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心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消痞膏

成份: 芒硝、大黃、急性子、三稜、莪朮、乳香、阿魏、沒藥

主治: 積聚痞塊:指人體內部產生腫塊或硬塊,通常伴有疼痛、壓痛等症狀。

大黃:

  • 功效: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

莪朮:

  • 功效: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
  • 治療:月經不調、小腹作痛、痛經兼寒、氣滯血瘀所致的癥瘕積聚、經閉以及心腹瘀痛等。

沒藥:

  • 功效: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
  • 治療:跌打損傷瘀滯腫痛、外科癰疽腫痛、瘡瘍潰後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滯心腹諸痛。

芒硝:

  • 功效: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
  • 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腎臟疾病、發熱、口渴、喉痛、便祕、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瘰瘡、乳腺增生、甲狀腺腫等症狀。

乳香:

  • 功效: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等。
  • 治療:心腹諸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瘡癰腫痛等。

三稜:

  • 功效: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傳統代功效。
  • 治療:癥瘕、積聚、腹痛、脹滿等症。

阿魏:

  • 功效:驅蟲殺蟲、解毒、止瀉、消食化積和治瘧。
  • 治療:瘧疾、截瘧、止痢、解毒、止臭。

總結:

消痞膏是主要成分為芒硝、大黃、急性子、三稜、莪朮、乳香、阿魏、沒藥,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消食化積等功效,治療積聚痞塊。

傳統服藥法


三稜1兩,蓬朮1兩,穿山甲1兩,木鱉仁1兩,杏仁1兩,水紅花子1兩,蘿蔔子1兩,透骨草(曬乾)1兩,大黃1兩,獨頭蒜4個。
上用香油一斤,入前藥十味,煎油成,以飛丹收之,後下細藥真阿魏、乳香、沒藥各一兩,麝香三錢,攪勻待冷,傾水中浸數日,用瓷瓶收貯,勿使泄氣。
用時以白布或堅白紙攤貼,8-9日1換。或見大便去膿血勿以為異,亦有不去膿血而自愈者。若治瀉痢,可貼臍腹。凡貼癥積痞塊,先用蕎麥面和作一圈,圍住患處四邊,其塊上放皮消2-3兩,蓋厚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芒硝、大黃、急性子、三稜、莪朮、乳香、阿魏、沒藥等組成。芒硝、大黃、急性子均有瀉下通便的作用,三稜、莪朮有消散積聚的作用,乳香、阿魏、沒藥有活血通絡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消積散結,通利腸胃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消痞膏,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香油半斤,密陀僧3兩,阿魏2錢5分,水紅花子1錢5分,麝香1錢5分,羌活5錢。 主治:軟堅。主治:痰癧、痰塊。

消痞膏,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二。 組成:朴消5錢,蒜頭(杵)5錢,大黃3錢,急性子3錢,三棱4錢,莪朮4錢,乳香(制)2錢,真阿魏2錢,沒藥(制)2錢。 主治:積聚痞塊。

消痞膏, 出處:《景岳全書》卷六十四。 組成:三棱1兩,蓬朮1兩,穿山甲1兩,木鱉仁1兩,杏仁1兩,水紅花子1兩,蘿蔔子1兩,透骨草(曬乾)1兩,大黃1兩,獨頭蒜4個。 主治:癥積痞塊,瀉痢。

消痞膏, 出處:《青囊立效秘方》卷一。 組成:巴豆仁1錢,甘草2錢,甘遂2錢,白信1錢5分,香附2錢,陀僧1錢,阿魏2錢,蜈蚣1條,羌活2錢,水紅花子2錢,急性子3錢,原寸2分。 主治:胸脘、脅肋並腹左右之內,有塊堅硬作脹攻痛,日久不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