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經奇方

通經奇方

TONG JING QI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五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8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肝經 27%
心經 18%
腎經 18%
肺經 9%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通經奇方」中加入「急性子」實屬罕見,其原因需從多個角度分析:

  1. 藥性相悖: 急性子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但其性燥烈,易傷陰耗血。而「通經」多指婦科疾病,需溫補氣血,與急性子燥烈之性相悖,容易加重病情。
  2. 藥物配伍: 「通經奇方」中應包含其他藥材,而急性子與其他藥材的配伍關係尚未有相關研究證實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3. 臨牀經驗: 臨牀經驗中,急性子很少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其臨牀應用多集中於治療風寒濕痹、跌打損傷等症狀。

因此,在中藥方劑中加入「急性子」需謹慎考慮其藥性、配伍以及臨牀應用,避免因藥物配伍不當而加重病情。

通經奇方中的乳香,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乳香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經絡中的瘀血。在方劑中加入乳香,有助於改善經絡不暢和痛經,增強通經效果。

通經奇方中的沒藥,擅長活血止痛、消腫的作用。沒藥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絡中的瘀血。其消腫止痛功能有助於減少經絡中的不適感,提升方劑的通經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通經奇方》繁體中文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經閉」,即月經停滯不行,屬中醫「閉經」範疇。古代醫家認為,經閉多因氣滯血瘀、寒凝血脈或衝任受阻所致,此方以活血散瘀、通經破結為主要方向,適用於實證閉經(非虛損所致者)。

二、組成與藥理邏輯分析

  1. 玉簪花(並葉)

    • 特性:辛、涼,微毒。
    • 作用:傳統用於消散瘀滯、解毒消腫。其辛涼之性可疏通經絡,配合葉部更增行氣活血之效,擅解鬱結,助開閉通經。
  2. 急性子(鳳仙花種子)

    • 特性:微苦、辛,溫,有小毒。
    • 作用:具「銳利破血」之能,《本草綱目》載其「透骨通竅」,善破瘀積、通經絡,尤擅攻逐久閉之血滯,為通經要藥。
  3. 乳香與沒藥(對藥配伍)

    • 特性:辛、苦,溫,入血分。
    • 協同作用
      • 乳香:偏行氣活血,止痛生肌,氣中血藥。
      • 沒藥:偏散瘀消腫,血中氣藥。
      • 二者相須為用,增強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之效,化解經脈中膠結之瘀血。

三、組方原理與治療機轉

本方以「破瘀通經」為核心,其配伍邏輯如下:

  • 攻逐瘀血:急性子為君藥,以猛烈之性直破血閉;玉簪花為臣藥,輔助散結行氣。
  • 活血定痛:乳香、沒藥為佐使,調和氣血,減少瘀阻疼痛,亦防破血過猛而傷正。
  • 酒行藥勢:以燒酒為丸,熱酒送服,借酒性溫通走竄,助藥力速達血分,增強通經效果。

四、潛在應用推論

此方適用於:

  1. 氣滯血瘀型閉經:症見月經驟停、小腹脹痛拒按、舌紫暗有瘀斑。
  2. 寒凝血瘀:若配合溫經散寒藥(如肉桂),可增祛寒通脈之效。
  3. 癥瘕積聚:因方中藥物具破血消癥之力,或可用於輕度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屬血瘀者。

五、配伍特點

  • 峻烈與緩和並行:急性子攻逐,配合乳香、沒藥調氣活血,避免單純破血耗氣。
  • 外藥內用:玉簪花傳統外用居多,此方內服取其「開閉」特性,反映民間奇方的靈活思路。

傳統服藥法


玉簪花(並葉)、急性子、乳香、沒藥各等分。
上為末,以燒酒為丸。
每服2錢,空心熱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通經奇方, 出處:《玉案》卷五。 組成:玉簪花(并葉)、急性子、乳香、沒藥各等分。 主治:經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