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乳香於溫經通絡藥膏中,乃因其具備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故常被應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乳香性溫,味辛,入肝、脾經,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並具有抗炎消腫作用。其藥性溫和,與其他溫經通絡藥物配合,可有效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溫經通絡、活血化瘀之功效。
溫經通絡藥膏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沒藥性溫,味苦,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經絡不通、血瘀凝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沒藥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達到溫經通絡的效果。
- 生肌斂瘡:沒藥還具有生肌斂瘡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因經絡不通導致的皮膚潰瘍、瘡瘍等症狀,沒藥能加速傷口修復,減少感染。
因此,在溫經通絡藥膏中加入沒藥,可協同其他藥材,發揮活血化瘀、生肌斂瘡的功效,達到溫經通絡、止痛消腫的效果。
溫經通絡藥膏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其發汗解表和溫經通絡的功效。麻黃性溫,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之功效。對於寒邪客於經絡,導致經脈不通,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麻黃可以溫經散寒,通絡止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溫經通絡,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此外,麻黃還可促進汗液排出,達到散寒解表的效果,有助於改善體內寒濕,進一步促進經絡通暢。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溫經通絡藥膏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要針對以下三類病症:
骨與關節筋絡損傷,兼有風寒濕外邪者
適用於跌打損傷後,局部氣血瘀滯,又感受風寒濕邪,導致疼痛加劇、活動不利,或遇寒加重者。寒濕傷筋
寒濕之邪侵襲筋脈,氣血運行不暢,表現為筋脈拘急、酸痛重着、屈伸不利,或伴隨局部冰冷感。陳傷勞損
久傷不愈或長期勞累所致的慢性筋傷,氣血瘀阻,經絡不通,反覆痠痛,遇勞則發,天氣變化時症狀加重。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藥材分析
- 乳香、沒藥:二者均為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之要藥。乳香偏於行氣活血,沒藥長於散瘀止痛,合用可增強化瘀通絡之效,針對損傷後的氣血瘀滯。
- 麻黃:辛溫發散,能開腠理、透毛竅,驅散風寒濕邪,改善因外邪凝滯所致的疼痛拘急。
- 馬前子(馬錢子):苦溫有毒,具強效通絡止痛、散結消腫之功,擅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及跌打損傷。
配伍邏輯
- 此方以乳香、沒藥為基礎,化解局部瘀血;輔以麻黃開表散邪,祛除寒濕;馬前子通絡止痛,直達病所。四藥合用,共奏溫經散寒、活血通絡之效。
治療原理
- 溫經:麻黃、馬前子之溫性,配合飴糖或蜂蜜的溫潤特性,可溫暖經脈,驅散寒邪。
- 活血:乳香、沒藥行氣活血,破除瘀滯,改善局部氣血循環。
- 通絡:馬前子通利關節筋絡,麻黃開泄腠理,使氣血暢行,邪有出路。
三、外敷劑型之意義
飴糖或蜂蜜調敷,既能黏附藥粉於患處,持續發揮藥效,又能滋潤皮膚,緩和馬前子等藥的刺激性。外敷直接作用局部,加強溫通效果,尤適用於肢體損傷及痹症。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原則,通過外敷藥物達到溫通經絡、祛邪活血的內治效果。
傳統服藥法
乳香半斤,沒藥半斤,麻黃半斤,馬前子半斤。
溫經活血通絡。
共為細末。
用飴糖或蜂蜜調敷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溫經通絡藥膏, 出處:《中醫傷科學講義》。 組成:乳香半斤,沒藥半斤,麻黃半斤,馬前子半斤。 主治:溫經活血通絡。主治:骨與關節筋絡損傷,兼有風寒濕外邪者;或寒濕傷筋;或陳傷勞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