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膏

黃金膏

HUANG JI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7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心經 28%
肝經 28%
腎經 14%
脾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黃金膏中添加豬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潤滑及滲透作用: 豬油具有良好的潤滑性,能幫助藥物成分更有效地滲透至患處,促進藥效發揮。同時,豬油能形成保護膜,防止藥物揮發或乾燥,延長藥效。
  2. 滋潤及修復作用: 豬油富含飽和脂肪酸,能滋潤乾燥的皮膚,促進傷口癒合。對於皮膚病症,如濕疹、燒傷等,豬油可以起到舒緩、止癢及修復的作用。

因此,豬油在黃金膏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輔助作用,能增強藥效,緩解病症。

黃金膏中加入乳香,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2. 生肌止痛: 乳香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有助於傷口癒合,並能減輕疼痛。對於燙傷、燒傷、潰瘍等症狀,能促進傷口修復,加速康復。

因此,乳香在黃金膏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提高療效。

黃金膏中添加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活血化瘀: 沒藥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導致的瘀血腫痛,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2. 生肌斂瘡: 沒藥亦有生肌斂瘡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組織的修復,防止感染,加速癒合。

因此,黃金膏中加入沒藥,可有效地治療外傷,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金膏》為傳統中藥外用方劑,主要用於癰疽瘡瘍之症。以下從功效與組成邏輯兩方面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以「癰疽」為主要治療對象。癰疽屬中醫外科範疇,多因熱毒壅滯、氣血瘀阻所致,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甚則潰膿。《黃金膏》通過外敷,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斂瘡之效,尤其適用於未潰或已潰之癰腫。然方中明言「刎頸者勿用」,推測因頸部血脈豐富,藤黃毒性恐隨血行擴散,反致風險。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結構簡練,可分三層次解析:

  1. 麻油為基,潤養防腐
    麻油(芝麻油)性甘涼,具潤膚、生肌之功。熬至「滴水成珠」時,油質轉為膏狀基礎,既能隔絕外邪,亦能軟堅潤燥,為傳統膏藥常用溶媒。

  2. 白蠟、黃蠟固形收斂
    雙蠟(蜂蠟)為賦形劑,冷卻後可增強膏體黏附性,形成保護膜,同時微具收斂傷口、防止腐爛之效,助癰疽瘡面癒合。

  3. 藤黃為君,攻毒散結
    藤黃性酸澀、有毒,為外科要藥,古籍載其「化毒止血」。此方以藤黃為核心,取其峻烈之性直折熱毒,破瘡瘍之瘀滯。其毒性雖峻,然外用可局限藥力,以毒攻毒,消癰疽腫硬。

全方配伍體現「毒藥攻邪、蠟油護正」之思路:麻油與雙蠟緩和藤黃毒性並延長藥效,而藤黃集中清解局部熱毒,共奏拔毒生肌之效。

◆ 潛在原理推論

  • 物理性作用:膏體形成後,可封閉瘡面,減少感染,類似現代「濕潤癒合」概念。
  • 藥理性作用:藤黃所含藤黃酸等成分,可能抑制細菌生長或減輕炎症反應(然古代無此說,僅依現代科學反推)。

此方特色在「以陳為佳」,蓋因久儲後膏體緩和,藤黃毒性稍減而藥性更穩,符合中醫「緩攻」之道。

傳統服藥法


麻油半斤,藤黃1兩。
熬麻油至滴水成珠,離火,入白蠟、黃蠟各5錢,攪化,再入藤黃,攪勻收貯。
此藥愈陳愈妙,如收久膏老,加熬過麻油,燉化攪勻,冷透敷之。
刎頸者勿用,因藤黃毒人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黃金膏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引起皮膚過敏。
  • 使用黃金膏時,如果出現皮膚紅腫、瘙癢等症狀,應立即停止使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黃金膏, 出處:《瘍醫大全》卷三十六。 組成:麻油半斤,藤黃1兩。 主治:跌打損傷,筋骨斷落,刀傷杖瘡,湯火傷。

黃金膏, 出處:《瘍醫大全》卷七。 組成:豬闆油4兩,乳香(去油)2錢,沒藥(去油)2錢。 主治:拔毒生肌。主治:癰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