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血竭膏中加入乳香,主要有兩大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與血竭同用,可增強活血化瘀之力,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適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
- 引導藥力、增強療效: 乳香氣味芳香,可引導藥力深入病竈,與血竭共同作用,可更好地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增強藥效。
血竭膏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止痛生肌: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生肌之效,而沒藥則能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止血之效。
- 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血竭與沒藥搭配使用,能互相增強藥效,使藥效更顯著,治療效果更佳。沒藥的收斂作用能與血竭的活血化瘀作用相配合,更好地促進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乳香
性微溫、味苦、歸肝經,具有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等功效。乳香能有效治療心腹諸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瘡癰腫痛等,兼具活血化瘀、止痛、消炎、抗氧化等多重功效,促進傷口癒合與修復。乳香中的樹脂酸類化合物具有利尿作用,能促進多餘水分排出,減輕水腫。其辛散溫通之性,能活血行氣止痛,緩解疼痛。此外,乳香清熱解毒,能清熱散結,消腫解毒,常與金銀花、白芷、沒藥等配伍,治療瘡瘍腫毒、癰疽、痰核等。
沒藥
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沒藥中含有的沒藥酸等樹脂酸類化合物可以刺激腎臟排泄過多的水和鈉離子,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沒藥常與乳香相須為用,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滯腫痛、外科癰疽腫痛、瘡瘍潰後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滯心腹諸痛。沒藥偏於散血化瘀,而乳香偏於行氣、伸筋。
血竭膏
由乳香和沒藥組成,具有活血化瘀、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的作用。主治毒瘡發在背上。
總結
血竭膏是由乳香和沒藥組成,具有活血化瘀、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的作用,用於治療毒瘡發在背上。乳香和沒藥均為傳統中藥材,具有多種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當歸(酒洗)1兩,白芷1兩,大黃1兩(生用),黃連1兩,黃柏1兩,木鱉子1兩(去殼),皂角1兩,漢椒1兩,苦參1兩,杏仁1兩,露蜂房1兩,乳香3兩,沒藥3兩,血竭3兩,亂發(男子者)1兩,黃丹(水飛細者,炒,曬)6兩,麻油8兩。
上除乳、沒、血竭,余入油煎焦,去滓入發溶化,下丹,將柳枝不住手攪,候軟硬得中,入乳香等攪勻,即成膏。
方中漢椒、苦參二味,及黃丹麻油用量原脫,據《醫方類聚》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血竭膏, 出處:《醫統》卷七十九。 組成:血竭、輕粉、乾胭脂、密陀僧、乳香、沒藥各等分。 主治:杖瘡。
血竭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四。 組成:真虢丹2兩,滴乳香1分(細研),沒藥1分(細研)。 主治:痛疽發背。
血竭膏,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五。 組成:川大黃。 主治:胞衣不下,惡血衝心,並腹中血塊衝逆作痛;及女人乾血有熱,脈弦數者;亦治經閉。
血竭膏, 出處:《外科精要》卷下。 組成:當歸(酒洗)1兩,白芷1兩,大黃1兩(生用),黃連1兩,黃柏1兩,木鱉子1兩(去殼),皂角1兩,漢椒1兩,苦參1兩,杏仁1兩,露蜂房1兩,乳香3兩,沒藥3兩,血竭3兩,亂發(男子者)1兩,黃丹(水飛細者,炒,曬)6兩,麻油8兩。 主治:癰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