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骨散

補骨散

BU G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瘍科選粹》卷八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7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心經 28%
肝經 28%
腎經 14%
脾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補骨散中加入乳香,主要源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乳香性溫,味苦辛,入肝經、心經,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

補骨散以補肝腎、強筋骨為目的,而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緩解疼痛,從而達到輔助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的效果。同時,乳香也能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補骨散方劑中加入沒藥,主要原因有二:

一、活血化瘀,促進骨骼修復: 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有助於骨骼組織的修復和再生,加速骨折癒合。

二、消腫止痛,緩解疼痛: 沒藥還能消腫止痛,減輕骨折造成的疼痛和炎症反應,使患者更快適服,有助於改善生活品質。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補骨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跌撲夾傷,筋傷骨損」,皆屬外力導致的筋骨結構受創,症狀當見局部腫痛、活動受限,甚至骨縫裂傷。古代傷科注重「接續筋骨」,此方取名「補骨」,應涵蓋修復骨質、接續斷折、通絡止痛三重目的,符合中醫「肝主筋,腎主骨」理論下,從補益肝腎、活血續筋的角度治療外傷。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古銅錢(銅鏽屑)

    • 銅錢經火煅醋淬,取其「鏽屑」,實為中醫「金石類」藥用思想。醋淬增強其入血分、散瘀滯之效,銅鏽(鹼式碳酸銅)可能具收斂生肌、殺蟲防腐作用,古代用於瘡瘍潰爛,此處推測用以防止骨傷後瘀血化熱腐肉,促進組織修復。
    • 五行中「金」克「木」(肝主筋),或藉此調節筋絡拘急。
  2. 乳香、沒藥

    • 二者為傷科要藥,乳香偏行氣活血,沒藥長於散瘀止痛,合用能通徹氣血,消除腫痛。細末入藥,助藥力速達病所,符合「急則治標」原則。
  3. 黑雄雞骨(醋炙)

    • 雞屬「巽木」,對應肝膽,黑者入腎,骨質富含膠質,醋炙後酥鬆易吸收,取「以骨補骨」同氣相求之意,亦暗合「腎主骨生髓」理論,強化滋養根基。
  4. 人頂心髮(血餘炭)

    • 髮為血之餘,煅炭後止血散瘀,善治跌撲,古人視為「通達經絡」之引藥,此處用量極輕(二分五釐),恐為導引諸藥至傷處。

治療原理綜論:
全方以「外傷內治」為框架,結合三法:

  • 祛瘀生新:銅鏽、乳沒藥散瘀滯,血餘炭防離經之血阻絡。
  • 續筋接骨:雞骨補益、銅鏽收斂,共促骨質修復。
  • 引藥達所:醋淬增強滲透,髮灰為引,使藥力集中在傷處。

特殊配伍深意:

  • 「銅錢淬醋」與「雞骨醋炙」均用醋,取其酸收之性,既可防藥性過散,又能軟堅(緩解鈍傷硬腫)。
  • 忌食荸薺,或因荸薺性寒滑利,恐妨礙血氣凝聚修復,與「補骨」溫通宗旨相悖。

此方反映古代傷科「形氣並治」思維,兼顧物質層面(骨質修復)與功能調控(氣血周流),然其用金石、生物髓質之思路,今人可從中窺見傳統醫學對「物質轉化」的獨特運用。

傳統服藥法


古銅錢200,乳香1兩(為細末),沒藥1兩(為細末)。
補骨。
先將銅錢用銅絲並穿,以活桑木為柴,燒錢至紅,在米醋一大碗內淬之,再燒再淬七八十次,取碗底況下銅鏽屑,就以醋洗淨炭灰,瓷瓶收貯。
用時以黑雄雞1只,清水煮熟,去肉用骨,以醋炙酥,為末,加入乳香、沒藥末,銀屑亦研極細,和勻,取息人頂心發1縷,燒灰,和前藥末2分5釐,好酒調,止1服,如吐再1服。痛止不可再用。
終身忌食荸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補骨散, 出處:《瘍科選粹》卷八。 組成:古銅錢200,乳香1兩(爲細末),沒藥1兩(爲細末)。 主治:補骨。主治:跌撲夾傷,筋傷骨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