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丸

接骨丸

JIE G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心經 28%
脾經 28%
腎經 14%
小腸經 0%
大腸經 0%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接骨丸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乳香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其揮發油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有利於瘀血消散。同時,乳香還具有鎮痛作用,可減輕骨折或跌打損傷後的疼痛。

此外,乳香的樹脂成分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對於骨折癒合過程中的組織修復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接骨丸中加入乳香,可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癒合的功效,有助於骨折或跌打損傷的恢復。

接骨丸中加入沒藥,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沒藥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骨折後,瘀血腫痛,使用沒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幫助骨折早日癒合。
  2. 生肌斂傷,接骨續筋:沒藥還具有生肌斂傷,接骨續筋的作用。骨折後,骨骼斷裂,使用沒藥可以促進傷口癒合,幫助骨骼再生,加速骨折癒合。

因此,接骨丸中加入沒藥,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以及生肌斂傷、接骨續筋的功效,促進骨折的癒合。

接骨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骨折、扭傷及骨骼相關疾病的療法。其中,輕粉的加入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輕粉(通常是石膏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夠幫助去除體內的熱毒,促進傷口的癒合。它能夠減少腫脹和疼痛,對於骨折後的炎症反應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其次,輕粉還具備鎮痛的效果,能夠幫助患者減輕因骨折或其他骨骼損傷引起的不適。此外,輕粉的特性使得其在治療過程中能夠促進骨骼的再生與修復,從而加速康復過程。

最後,輕粉的質地輕、易於滲透,有利於方劑的吸收,增強了接骨丸的整體療效。因此,輕粉在接骨丸中的使用,對於促進骨骼癒合及減輕症狀具有重要意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接骨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折傷」,即骨傷、筋傷及跌打損傷所致之疼痛、腫脹、活動不利。古代醫家以「接骨」為名,強調其促進骨骼癒合、緩解傷處疼痛之效,尤其針對「打傷筋骨」或「閃痛不堪忍」之急性症狀,以熱酒送服助藥力運行,局部外用川烏、草烏生薑汁調敷以輔助固定與止痛,體現「內外兼治」的骨傷處理原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 當歸、川芎、赤芍藥:三者協同活血行氣,當歸補血兼化瘀,川芎「上行頭目,下通血海」,赤芍涼血散瘀,共解瘀血阻滯之腫痛。
    • 乳香:辛香走竄,能「活血定痛」,針對傷科血瘀氣滯之劇痛,改善局部氣血流通。
  2. 續筋接骨、促進癒合

    • 接骨木(蒴藋):為方中主藥,傳統認為其具「接骨續筋」之效,現代研究亦發現其可能含促進骨痂形成的成分。
    • 自然銅:礦物藥,古人視為「接骨要藥」,因其「堅硬似骨」,取「同氣相求」之意,可能富含鐵、銅等元素,助骨質修復。
  3. 蠟丸緩釋、酒引藥力

    • 黃蠟為丸:蠟性緩和,可延緩藥物釋放,保護腸胃,同時便於攜帶與保存。
    • 熱酒送服:酒性溫通,助藥性速達病所,增強活血止痛之效,符合傷科「溫通散瘀」的治療思路。

整體治療邏輯
本方以「化瘀—止痛—續骨」三階段為核心:

  • 先以活血藥(當歸、川芎等)清除瘀血,解決氣血不通的基礎病機;
  • 繼而用乳香、自然銅鎮痛並刺激組織修復;
  • 接骨木專攻筋骨損傷,配合外固定與烏頭外用,形成「內服活血續骨,外用固定散寒」的立體治療模式,契合中醫「動靜結合」的骨傷理念。

特色
重用自然銅與接骨木,反映古代「以形補形」與「取類比象」的用藥思維,而蠟丸製法與熱酒送服,則體現古代對藥物劑型與服法的精細考量。

傳統服藥法


接骨木半兩(即蒴藋也),乳香半兩,赤芍藥1兩,當歸1兩,川芎1兩,自然銅1兩。上為末,用黃蠟4兩溶入前末攪勻為丸,如龍眼大。
如打傷筋骨及閃痛不堪忍者,用1丸,熱酒浸開熱呷,痛便止。若大段傷損,先整骨,用川烏、草烏等分為末,生薑汁調貼之,挾定服藥,無不效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接骨丸, 出處:《魯府禁方》卷四。 組成:古文錢5錢(大者,醋淬碎),乳香5錢,沒藥5錢,輕粉1分。 主治:折傷。

接骨丸, 出處:《正體類要》引《本事》。 組成:接骨木半兩(即蒴藋也),乳香半兩,赤芍藥1兩,當歸1兩,川芎1兩,自然銅1兩。 主治:打折傷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