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回生丹

六合回生丹

LIU HE HUI SHENG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瘡瘍經驗全書》卷二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心經 21%
脾經 14%
腎經 14%
胃經 7%
大腸經 7%
小腸經 7%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六合回生丹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補益腎陽、增強體魄。其組成中包含輕粉,這是一種中藥材,主要功能為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輕粉在這個方劑中起到調和的作用,能夠更好地增強其他藥材的效果。

輕粉的性質輕柔,與其他重藥相搭配時,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避免方劑效果過於猛烈而導致副作用。此外,它能夠促進身體的吸收,加快藥效的發揮,使患者更快感受到療效。這樣的組合不僅可以提升整體的療效,還能使藥方更加柔和,適合不同體質的人羣使用。

因此,六合回生丹中輕粉的加入,既是為了促進方劑的效果,也能夠使整體療效更加和諧,使患者在使用過程中感受到較少的不適。這充分體現了中醫方劑中藥材搭配的智慧和精妙。

六合回生丹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有二:

  1. 解毒辟邪: 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解毒、殺蟲、辟邪之功效。古人認為,雄黃能驅除瘴氣、瘟疫,並能解百毒,因此在六合回生丹中起到解毒辟邪的作用。
  2. 化瘀止痛: 雄黃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六合回生丹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雄黃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六合回生丹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方中加入乳香,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不良,幫助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2. 消腫生肌:乳香亦有消腫生肌的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再生。六合回生丹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乳香的消腫生肌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六合回生丹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活血止痛: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此丹方旨在救治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沒藥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2. 補益氣血:沒藥亦有補益氣血的作用,能改善因跌打損傷導致的氣血虧虛,提升患者的體質,有助於傷勢的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六合回生丹主治範疇主要聚焦於「熱毒內蘊、腐肉潰膿」之重症,其核心適應症如下:

  1. 潰心冷瘻
    • 病位深及心包,屬險惡之證。初起症見心頭灼熱、心神恍惚、盜汗,反映熱毒內攻,傷及心陰;後期舌質如「雞金背」(指舌色絳紅乾燥),乃熱極傷陰之象。此方透過拔毒外透,阻止熱毒內陷。
  2. 發背、癰疽潰爛
    • 對應現代醫學之深部膿瘍或壞死性感染,尤其適用於膿成未潰或潰後腐肉不脫者。
  3. 對口瘡、臁瘡、下疳
    • 此類瘡瘍多與濕熱下注或局部氣血瘀滯相關,方中藥物具提膿祛腐、生肌定痛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性味與角色

  1. 真鉛粉(甘寒,有毒)
    • 主成分為鹼式碳酸鉛,傳統用於收斂瘡口、拔毒生肌。其寒性可清熱,毒性能「以毒攻毒」,對腐肉有蝕瘡去腐作用。
  2. 輕粉(辛寒,劇毒)
    • 氯化亞汞(Hg₂Cl₂),具強烈殺蟲攻毒之效,針對深層膿毒與頑固潰爛,與鉛粉協同增強祛腐力。
  3. 銀珠(辛溫,有毒)
    • 硫化汞(HgS),性溫能散結,助輕粉透毒外出,兼活血消腫。
  4. 雄黃(辛溫,有毒)
    • 硫化砷(As₂S₂),解毒殺蟲,針對瘡瘍熱毒,尤擅抑制瘻管形成。
  5. 乳香&沒藥(苦辛溫)
    • 均經蒻葉炙黃以減燥性,重在活血止痛、生肌斂瘡,緩解諸金石藥之峻烈,兼顧氣血調和。

(二)組方邏輯

  • 拔毒透膿:鉛粉、輕粉、銀珠三藥聯用,形成「汞-鉛-硫」協同體系,藉其毒性直攻深層膿毒,逼邪外透。
  • 定痛生肌:乳沒配伍,既防金石藥傷正,又促進瘡口修復,符合「攻邪不傷正」思路。
  • 載藥透發:以豬腰子(腎臟)為引,取其血肉有情之性,一則吸附藥力直達病所,二則利用其代謝熱感(「發熱如蒸」)助藥力透入。

(三)治療原理

  1. 物理性拔毒
    • 汞、鉛化合物與瘡口膿液接觸後,形成蛋白質沉澱,使壞死組織脫落,同時抑制病原微生物。
  2. 局部刺激效應
    • 藥物外敷引發輕度炎症反應,加速膿液排出(類「煨膿長肉」之理),豬腰子熱感即此過程表現。
  3. 整體與局部兼顧
    • 心神恍惚、盜汗等全身症狀,透過拔除局部毒源(瘡瘍)間接緩解,符合中醫「治外安內」思維。

三、現代科學視角下的潛在機制

  • 抗菌與抗炎:雄黃、輕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化膿性病原體有抑制效果;乳香、沒藥含揮發油及樹脂,可減輕局部炎症。
  • 腐蝕與再生平衡:鉛粉、輕粉適度腐蝕壞死組織,而乳沒成分(如乳香酸)促進膠原合成,利於瘡口修復。

此方體現明清外科「毒邪宜外泄」的治療哲學,唯其金石毒性需嚴格控制劑量與用法,今人應用須考證古今製藥差異。

傳統服藥法


真鉛粉1兩,輕粉2分5釐,銀珠2分5釐,雄黃2分5釐,乳香(蒻上炙黃)2分5釐,沒藥(蒻上炙黃)2分5釐。拔毒定痛。
上藥各擇真正好者研為極細末。
先用好苦茶洗淨瘡口,軟絹拭乾後,剖豬腰子片,用藥1-2分摻腰子上,卻敷患上,待腰子發熱如蒸,良久取去;若瘡口出膿,不可手擠,第2日依前法再敷之,第3日亦敷之。惡甚可敷7-9次,瘡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軟性下疳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背部膿瘡夜間盜汗臁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