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長肉生肌藥中加入大黃,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大黃性寒,味苦,功能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看似與生肌長肉背道而馳,但其關鍵在於「瀉熱」。
許多創傷、潰瘍、燒傷等,常伴隨熱毒蘊結,阻礙肉芽組織生長。大黃可清熱解毒,去除熱毒,為生肌長肉創造良好環境。此外,大黃還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為創面提供充足營養,加速癒合。
因此,長肉生肌藥中加入大黃,旨在先清熱解毒,後促生肌長肉,達到整體療效。
長肉生肌藥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促進肉長和創傷癒合。其中包含的雄黃,主要是因為其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雄黃,化學成分主要為硫化物,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有效防止感染,從而有助於傷口癒合。
此外,雄黃還被認為是一種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藥材,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進一步加速組織修復和再生。對於創傷後的癒合過程,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血液循環的改善能帶來更多的營養物質和氧氣,促進肉芽組織的生成。
然而,使用雄黃需謹慎,因其具有一定的毒性,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在傳統中醫的使用中,雄黃必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達到安全有效的治療效果。
「長肉生肌藥」中使用輕粉,實屬不妥。
輕粉為水銀化合物,具有毒性,容易造成汞中毒,引發肝腎損傷、神經系統病變等嚴重後果。
傳統醫學中,輕粉多用於外敷,且需謹慎使用。內服輕粉極為危險,更不應出現在「長肉生肌藥」之中,因為其毒性會嚴重阻礙傷口癒合,甚至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使用藥物應以安全有效為原則,若有疑慮,請諮詢專業中醫師,勿自行服用或使用。
長肉生肌藥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活血化瘀,促進組織修復: 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傷口感染、潰爛、組織損傷等,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有利於傷口癒合。
2. 促進肉芽組織生長: 乳香中含有揮發油、樹脂等成分,具有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的作用。同時,乳香能抑制細菌生長,防止傷口感染,進一步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長肉生肌藥中加入乳香,可有效促進傷口癒合,加速肉芽組織生長,達到生肌長肉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長肉生肌藥」功效主治及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瘰癧」,指頸項或腋下淋巴結結核,古代亦稱「癧子頸」或「老鼠瘡」。其特徵為皮下結核腫硬,久則潰破成瘍,膿水淋漓,難癒。此方以外用為主,旨在去腐生新,促進瘡口癒合,故稱「長肉生肌」。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攻毒化瘀」為核心,輔以「生肌斂瘡」之功,其配伍邏輯如下:
大黃(1兩)
- 苦寒沉降,外用能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 現代研究示其含大黃素,可抑菌消腫,促進組織代謝。
雄黃(半兩)
- 辛溫有毒,傳統用於殺蟲解毒、燥濕祛痰。
-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化膿性病菌有抑制效果,常用於瘡瘍潰爛。
蓖麻(半兩,去殼)
- 甘辛平,外用可拔毒排膿、消腫止痛。
- 其富含油脂,能潤澤瘡面,輔助藥物滲透。
輕粉(1錢)
- 辛寒有毒,為昇華製汞劑,具強力殺蟲攻毒之效。
- 擅治惡瘡潰瘍,但需控制劑量以防刺激。
乳香(1分)
- 辛香溫通,能活血止痛、生肌斂瘡。
- 與大黃協同,改善局部氣血循環,加速修復。
配伍特點:
- 攻補兼施:大黃、雄黃、輕粉側重「攻邪」(解毒殺菌),蓖麻、乳香助「扶正」(生肌潤瘡)。
- 劑量設計:大黃用量最重,主導清熱活血;輕粉量少但效專,避免過度刺激。
- 外用機理:通過直接摻瘡,藥物作用於潰瘍面,抑制感染並刺激肉芽組織增生。
三、雲母膏外貼之用意
雲母膏為古代外科常用敷藥,具清熱解毒、保護瘡面之效。與本散合用,可形成「內(散)祛腐毒,外(膏)護新生」的協同作用,縮短癒合週期。
總結:此方針對瘰癧潰後「毒瘀未盡、瘡口難斂」之病機,以解毒活血為主,生肌為輔,體現中醫外科「去腐生新」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大黃1兩,雄黃半兩,蓖麻半兩(去殼),輕粉1錢,乳香1分。
上為細末。
依瘡口大小摻之,亦用雲母膏外貼。瘡口大者,十日可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所以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的症狀。
- 本方含有雄黃,雄黃有毒,所以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以及有肝腎疾病的人不宜服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長肉生肌藥,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八○引《吳氏集驗方》。 組成:大黃1兩,雄黃半兩,蓖麻半兩(去殼),輕粉1錢,乳香1分。 主治:瘰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