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膏

通關膏

TONG GUAN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中性 (0.9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9%
脾經 18%
心經 18%
腎經 10%
大腸經 10%
小腸經 10%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通關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原因在於其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的功效。乳香性溫,入心、肝、脾經,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微循環,緩解瘀血阻滯,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此外,乳香還有 行氣止痛 的作用,可通經絡、散寒氣,對於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如跌打損傷、骨折、風濕痛等,能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乳香在通關膏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 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康復

通關膏中含有輕粉,其原因主要在於輕粉的瀉下解毒功效。

輕粉為硃砂經昇華提煉所得的紅色粉末,性寒,味辛,具有瀉熱通便、解毒消腫之效。在通關膏中,輕粉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腸胃積熱,便祕腹痛等症狀。

輕粉的瀉下作用有助於清除腸道積熱,而其解毒作用則可解毒消腫,緩解熱毒引起的疼痛。然而,輕粉為毒性藥物,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通關膏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所載主治「瘡疖癰疽等無頭者」,意指用於皮膚局部腫脹、尚未化膿破潰之癰瘡。古代醫家認為,此類腫瘍多因氣血壅滯、熱毒聚結所致,治宜「開結透毒,消腫散瘀」。通關膏以「通關」為名,寓意開通氣血壅塞,促使瘡毒外透。


組成藥物之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乳香

  • 性味歸經:辛、苦,溫,入心、肝、脾經。
  • 傳統功效:活血止痛、消腫生肌。《本草綱目》載其能「消癰疽諸毒,托裡護心」。
  • 方劑作用
    乳香善行氣血,疏通經絡壅滯,針對癰腫初期「氣滯血瘀」之病機。其辛散溫通之性可促進局部氣血運行,消散腫硬,緩解疼痛;同時具「托毒外出」之效,助未潰之瘡毒透發。

2. 輕粉

  • 性味歸經:辛,寒,有毒,入大腸、小腸經。
  • 傳統功效:攻毒斂瘡,殺蟲止癢。《本草拾遺》謂其「主瘡疥癬,殺蟲」。
  • 方劑作用
    輕粉毒烈,外用可腐蝕瘡頭、攻毒透膿,對「無頭癰疽」能促使局部破潰泄毒。其寒性可制衡乳香之溫燥,兼清熱解毒。

3. 配伍邏輯

  • 溫寒並用
    乳香溫通散瘀,輕粉寒涼攻毒,二者相配,一散一清,共奏消腫透毒之效。
  • 動靜結合
    乳香性走竄,助藥力滲透;輕粉質沉,能固著藥性於患處,延長作用時間。
  • 劑型設計
    「津唾調塗」利用唾液黏附性,助藥粉貼敷;外覆紙貼可保護瘡面,避免藥物脫落,兼隔絕外邪。

總治則與現代可能機理推論

  1. 促局部循環
    乳香所含揮發油及樹脂成分,可能擴張微血管,加速炎症物質代謝,緩解腫脹。
  2. 抗菌消炎
    輕粉(氯化亞汞)具強效抗菌作用,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癰瘍病原體。
  3. 促膿成熟
    輕粉的腐蝕性可能刺激局部組織壞死,加速膿液形成,符合「透膿」之傳統目的。

此方體現「以毒攻毒,從外治內」之外科思路,針對癰疽初起、毒聚未潰之證,以「通」「透」為核心治則。

傳統服藥法


乳香、輕粉各等分。
上為末。
津唾調塗腫處,外用紙貼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通關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八。 組成:乳香、輕粉各等分。 主治:瘡癤癰疽等無頭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