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利膏

通利膏

TONG L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十六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8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脾經 20%
大腸經 17%
肝經 17%
肺經 10%
腎經 6%
小腸經 6%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通利膏方劑中加入杏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宣肺散結之功效。對於因肺燥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杏仁能起到潤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增強通利膏的止咳化痰效果。
  2. 通利氣道: 杏仁亦具有通利氣道的作用,可緩解氣管阻塞,促進呼吸道暢通。對於因痰液阻塞、呼吸不暢等症狀,杏仁能起到疏通氣道、改善呼吸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增強通利膏的通氣化痰效果。

通利膏中添加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活血化瘀: 乳香具備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狀況,有助於消腫止痛。這對於通利膏所針對的經絡不通、氣血瘀阻等症狀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
  2. 消腫止痛: 乳香亦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這對於通利膏所治療的疼痛性疾病,例如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乳香在通利膏中發揮著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方劑的療效。

「通利膏」方劑中含有「輕粉」,主要原因在於輕粉具有以下功效:

  1. 瀉熱通便: 輕粉性寒,入肝、膽經,具有瀉熱解毒、通利大便的功效。對於熱結便祕、濕熱下注、黃疸、腹痛等症狀,輕粉可有效清熱解毒,通暢大便,緩解症狀。
  2. 消積化滯: 輕粉能消食積、化痰滯,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嘔吐等症狀,輕粉可起到消食化積、通暢氣機的作用。

然而,輕粉為劇毒藥物,需謹慎使用,嚴格遵醫囑,避免過量服用,以免造成嚴重不良反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通利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眼赤澀,翳膜遮障,時多熱淚」,即眼睛充血乾澀、角膜或結膜上有翳膜遮蔽視線,並伴有發熱流淚的症狀。此類病證多因風熱上攻、肝經鬱火,或濕熱蘊結於目,導致氣血壅滯、津液不化而形成翳障。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杏仁(去皮尖)

    • 性味苦溫,入肺、大腸經,傳統用於宣散風熱、潤燥通結。
    • 此處「嚼細」使用,可能借助其脂液潤澤局部,並以其輕微的宣散作用緩解眼表氣滯。
  2. 乳香

    • 性味辛溫,入心、肝、脾經,能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 用於眼病,可能取其辛散之力,助疏通目絡氣血,改善赤澀翳膜。
  3. 皂子(當指皁莢子)

    • 性味辛溫,有小毒,具祛痰散結、通竅利濕之效。
    • 在此方中可能用於滌除眼瞼或結膜分泌物,化解翳膜黏膩之邪。
  4. 大輕粉(即輕粉,主要為氯化亞汞)

    • 性寒有毒,傳統用於殺蟲攻毒、逐水消腫。
    • 此處僅用「一字」(極少量),可能取其局部清熱解毒之力,抑制眼表濕熱腐敗之勢。
  5. 生腦子(即冰片)

    • 性味辛涼,入心、脾、肺經,善於開竅散鬱、清熱止痛。
    • 研入藥中,可助藥力透達眼竅,清散翳障鬱熱,緩解赤腫流淚。

方劑配伍邏輯

本方以辛香透散、清熱解毒為主,結合活血潤燥之品:

  • 杏仁+乳香:一潤一散,調和局部氣血。
  • 皂子+輕粉:滌痰攻毒,針對翳膜濕熱。
  • 冰片:引藥上行,增強局部作用。
    整體通過「外用點眼」直達病所,目的在於化解翳膜、清熱止淚,適用於實熱或風熱夾濕所致的眼疾。

可能的作用方向

  • 物理性滌除:皂子、輕粉可能刺激黏膜,促進分泌物排出。
  • 局部消炎:冰片、乳香可緩解充血,抑制發炎反應。
  • 傳統理論:辛散風熱、解毒消翳,符合「火鬱發之」的治法。

此方反映古代外治法的特色,結合毒性與辛烈之品攻邪,須精準掌握用量與適應證。

傳統服藥法


杏仁21個(去皮尖,嚼細),乳香,皂子,大輕粉1字。
上旋入口中都嚼,候津液滿口,吐入瓷器中,置火上,令四邊沸,以綿濾別盞中,入生腦子如皂子大,研勻,再濾過。
以銅箸點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角膜炎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通利膏, 出處:《三因》卷十六。 組成:杏仁21個(去皮尖,嚼細),乳香皂子大,輕粉1字。 主治:眼赤澀,翳膜遮障,時多熱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