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瘡點藥

棉花瘡點藥

MIAN HUA CHUANG DIAN Y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偏寒 (0.55)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5%
肺經 15%
心經 15%
脾經 15%
腎經 9%
肝經 9%
小腸經 9%
大腸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棉花瘡點藥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杏仁性味苦甘,入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棉花瘡點多因濕熱毒邪入侵所致,杏仁可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有助於消除瘡點,改善皮膚狀況。
  2. 潤燥滑腸:杏仁亦能潤燥滑腸,對於因燥熱所致的皮膚乾燥、瘡點難癒合等症狀,杏仁能滋潤皮膚,促進傷口癒合,改善膚色。

總之,杏仁在棉花瘡點藥中,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潤燥滑腸,有助於治療棉花瘡點,改善皮膚狀況。

棉花瘡點藥中使用輕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殺菌消炎:輕粉具有強烈的殺菌作用,能有效抑制細菌的繁殖,防止感染擴散。棉花瘡點常伴隨細菌感染,輕粉可快速消滅病菌,控制病情發展。
  2. 清熱解毒:輕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棉花瘡點多因熱毒積聚而生,輕粉能清熱解毒,消除病竈,促進傷口癒合。

然而,輕粉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根據病情輕重合理用藥,避免因劑量過大或長期使用導致中毒反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棉花瘡點藥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棉花瘡」。據其名推測,「棉花瘡」或屬皮膚瘡瘍一類,特徵可能為瘡面潰爛如棉絮般鬆軟,或伴膿液、痂皮;其病機或與濕毒蘊結、腐肉不脫相關,須以解毒祛腐、生肌斂瘡為治。

方劑組成與治療邏輯

  1. 杏仁(取霜)

    • 杏仁霜為杏仁去油後之細粉,性味苦溫,傳統用於潤膚化痰。此方取其「霜」之乾燥收斂特性,可吸附瘡面滲液,緩解濕濁;另杏仁含油脂,適量敷用或能潤澤瘡周,防乾裂。
    • 古代外用杏仁多治瘡腫,如《本草綱目》載其「殺蟲,治諸瘡疥」,此處或借其輕度腐蝕作用以助脫痂。
  2. 輕粉(真者)

    • 輕粉為氯化亞汞(Hg₂Cl₂),性猛有毒,古稱「外科要藥」。其功專在「攻毒祛腐」,能直接殺滅皮膚表層寄生蟲、微生物,並促使壞死組織脫落。
    • 對濕爛久不癒之瘡,輕粉可速拔膿毒,促其乾燥結痂,符合「2-3日即痂脫」之效。

配伍原理

  • 二藥一潤一燥,杏仁調和輕粉峻烈之性,防其過度刺激;輕粉則增強杏仁防腐之力,共成「腐蝕-修復」之效。
  • 此方重在「祛腐生新」,先以輕粉蝕去腐肉,再藉杏仁潤護瘡底,加速瘡面潔淨與癒合。符合中醫「煨膿長肉」之外治思路。

適用情境推測
「棉花瘡」或類今之慢性潰瘍、糜爛性濕疹等,屬「濕毒夾腐」之證。此方簡峻,適用於瘡面汙穢、痂皮黏著難脫者,然須中病即止,避免久用傷正。

傳統服藥法


杏仁(取霜)、輕粉(真者)各等分。
上為末。
敷於瘡上,2-3日即痂脫而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棉花瘡點藥,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杏仁(取霜)、輕粉(真者)各等分。 主治:棉花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