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搽藥方
CHA YAO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東醫寶鑑·雜病篇》卷八引《醫學入門》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38)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中,杏仁常被用於搽藥方,主要原因有二:
- 潤膚消炎:杏仁性味甘平,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滑腸通便的功效。其油脂成分可滋潤肌膚,有效緩解皮膚乾燥、粗糙等問題。同時,杏仁還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皮膚炎症,如濕疹、皮炎等。
- 活血化瘀:杏仁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供血,加速傷口癒合。對於因外傷、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血腫痛,可以配合其他藥物,製成外敷藥膏,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杏仁在搽藥方中常被用於潤膚消炎、活血化瘀,發揮其獨特的藥用價值。
中藥方劑[搽藥方]中包含[輕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殺蟲止癢: 輕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皮膚癬菌、疥蟲等寄生蟲感染引起的皮膚病,輕粉能直接作用於病竈,殺滅病原體,達到止癢消炎的效果。
- 收斂生肌: 輕粉微毒,外用可起到收斂生肌的作用,促進傷口癒合。對於濕疹、皮炎等皮膚病,輕粉能抑制炎症反應,加速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然而,輕粉具有一定毒性,需謹慎使用,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配伍使用,避免過量或長期使用。
中藥方劑中,[搽藥方]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冰片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抑制局部炎症反應,減輕疼痛。
二、 止癢消腫: 冰片能迅速穿透皮膚,直達病竈,具有止癢消腫、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在搽藥方中,冰片可用於治療溼疹、皮炎、燙傷等皮膚病,緩解症狀,加速癒合。
因此,冰片在搽藥方中能發揮其清熱解毒、消炎止痛和止癢消腫的功效,有效改善皮膚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搽藥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楊梅天疱,遍身瘡爛」,指因楊梅瘡(梅毒)或天疱瘡(濕熱毒邪蘊結皮膚)所致的全身性糜爛、化膿性瘡瘍。其特徵為皮膚潰爛、滲液、紅腫熱痛,屬中醫「濕毒熱瘡」範疇。方劑以「搽藥」外治,直接作用於患處,旨在清熱解毒、燥濕斂瘡、止痛生肌。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杏仁(燒半生半熟):
- 生杏仁具宣散之力,熟杏仁偏潤。半生半熟製法,兼顧「散結消腫」與「潤澤護膚」。
- 杏仁油可緩解皮膚乾裂,其微辛之性助藥力透達,且能抑制局部細菌(古人以「解毒」概括)。
輕粉(1錢):
- 為汞化物(氯化亞汞),傳統用其「攻毒殺蟲、祛腐生新」之力,針對惡瘡膿腐。
- 強效燥濕收斂,減少瘡面滲液,但刺激性強,需配伍緩和之品(如杏仁、油脂)。
片腦(2釐,即冰片):
- 芳香走竄,透皮引藥深入,兼「清熱止痛、防腐生肌」。
- 局部麻醉作用可緩解瘡瘍灼痛,與輕粉協同抑菌消炎。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協同作用:輕粉攻毒為主,杏仁潤燥為輔;冰片既能增效(助藥透入),又制約輕粉燥烈之性。
- 劑型設計:以豬膽汁或香油調製,利用油脂覆蓋瘡面形成保護層,膽汁苦寒增強清熱效果,同時緩衝輕粉毒性。
- 中醫理論:此方體現「祛腐-生新」思路,輕粉祛濕毒腐肉,杏仁、冰片促進新肌生長,符合「腐去則肌生」的瘡瘍治療原則。
總評:此方為古代外科實用配伍,針對濕熱毒盛之潰爛瘡面,以化學(輕粉)、物理(油脂封閉)、藥理(消炎止痛)三重作用緩解症狀,體現「以毒攻毒」與「局部修復」的結合。
傳統服藥法
杏仁14枚(針挑火上燒半生半熟),輕粉1錢,片腦2釐。
上為末。
豬膽汁或香油調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遵醫囑。
- 本方不宜長期使用。
- 本方不宜與其他中藥同時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搽藥方, 出處:《幼幼集成》卷四。 組成:生鐵鏽、生大黃各等分。 主治:小兒斑疹隱疹。
搽藥方, 出處:《瘍醫大全》卷三十。 組成:石膏、蜜陀僧、雄黃、生大黃各等分。 主治:赤遊丹。
搽藥方, 出處:《審視瑤函》卷四。 組成:血竭、乳香、沒藥、輕粉、陀僧各等分。 主治:眼皮外滿瞼生瘡,潰爛疼痛。
搽藥方, 出處:《東醫寶鑑·雜病篇》卷八引《醫學入門》。 組成:杏仁14枚(針挑火上燒半生半熟),輕粉1錢,片腦2厘。 主治:楊梅天皰,遍身瘡爛。
搽藥方, 出處:《玉案》卷二。 組成:川椒1兩5錢(炒黑),枯礬1兩5錢,水銀3錢,松香1兩,蛇床子1兩5錢,大楓子肉1兩,苦參1兩5錢,硫黃1兩,防風3錢。 主治:遍身發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