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殼散

蚌殼散

BANG KE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0.2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腎經 15%
大腸經 15%
小腸經 15%
肺經 10%
心經 10%
脾經 10%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蚌殼散中包含輕粉,主要是因為輕粉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

輕粉為硃砂經升華而得的粉末,性寒,味甘,入心、肝經。其具有較強的殺蟲止癢作用,可用於治療濕疹、疥瘡等皮膚病。

而蚌殼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症,輕粉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作用,有助於快速止癢消腫,恢復皮膚健康。

蚌殼散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止痛:冰片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消腫之效。蚌殼散多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瘡瘍腫痛,冰片能清熱解毒,消散局部熱毒,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2. 開竅止痛:冰片性寒,味辛,具有開竅醒神、止痛的作用。蚌殼散中加入冰片,可以增強其開竅止痛的效果,對於因熱毒阻遏經絡而引起的疼痛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總之,冰片的加入,不僅可以清熱解毒,消散局部熱毒,還能開竅止痛,增強蚌殼散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蚌殼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火革瘡」,乃濕熱毒邪蘊結肌膚所致,具體表現爲男女乳部濕瘡(相當於現代濕疹或潰瘍性皮炎),症見膿血淋漓、瘡面成片泛紅(飛紅無靨)、痛癢交加,且久不結痂(無靨)。其病機關鍵在於濕毒熾盛,兼有熱瘀互結,導致局部腐潰不斂。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蚌殼(煅)

    • 性味鹹寒,煅後增強收斂止血、燥濕斂瘡之效。
    • 針對濕瘡膿血淋漓,能吸附滲出液,促進瘡面乾燥結痂(「結靨收功」)。
  2. 輕粉(氯化亞汞,有毒):

    • 辛冷燥烈,攻毒殺蟲,去腐生新。
    • 直接抑制瘡面濕毒壅滯,解決「膿血成片」之腐潰,兼具止癢之效。
  3. 冰片

    • 辛香走竄,清熱止痛、透皮開竅。
    • 引藥透達病所,緩解「痛癢不休」,並助輕粉解毒散結。

治療原理:

  • 外用協同機制
    蚌殼煅後爲物理性吸附基質,輕粉攻毒去腐爲化學性抗菌,冰片局部麻醉兼促滲,三者形成「吸附—殺菌—鎮痛」鏈條。銀花湯調敷(金銀花水煎)增強清熱解毒之力,進一步輔助控制感染。
  • 中醫邏輯
    濕毒與血熱相搏,故以蚌殼斂濕,輕粉劫毒,冰片通絡,共奏「燥濕—解毒—定痛」之效,使濕去毒解而瘡靨自結。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腐去新生」思路,適用於急性滲出性濕瘡,然其效峻烈(如輕粉毒性),須嚴格遵循古法製劑與用法。

傳統服藥法


蚌殼(煅)5錢,輕粉5分,冰片1分。
上為末。
用銀花湯調,搽2-3次,結靨收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膀胱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蚌殼散, 出處:《便易經驗集》。 組成:蚌殼(煅)5錢,輕粉5分,冰片1分。 主治:火革瘡。男女乳上濕瘡,膿血淋漓成片,飛紅無靨,痛癢不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