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膏

備急膏

BEI J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十九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0.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肺經 12%
心經 12%
脾經 12%
腎經 12%
大腸經 12%
小腸經 12%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備急膏中包含輕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輕粉為硃砂經升華提煉而得,性寒,味甘,歸心、肝經。其具有涼血解毒之效,能清熱瀉火,解毒消腫,適用於熱毒熾盛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

備急膏為外用藥,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而輕粉的清熱解毒功效,正好可以抑制炎症反應,消腫止痛,達到治療效果。

備急膏中加入冰片,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醒神的功效。

冰片具有清熱解毒之性,可有效消散熱毒,緩解因熱毒所致的紅腫疼痛。同時,冰片亦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快速減輕腫脹,緩解疼痛。此外,冰片還可開竅醒神,對於因熱毒導致的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備急膏中加入冰片,可有效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醒神等功效,達到快速治療熱毒症狀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備急膏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中風口噤不開」,即中風後牙關緊閉、言語不能、神昏痰壅之危急證候。此類症狀多因風痰閉阻經絡、氣血逆亂,或肝風夾痰上擾清竅所致,屬中風閉證之範疇。古代醫家以「開關通竅、化痰息風」為急治之法,備急膏即為此類急症而設。


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1. 藥物組成與性味歸經

  • 川雞頭(燒灰)

    • 推測「川雞頭」可能為「雞冠花」或「雞頭實(芡實)」之別稱,古方中亦有以動物藥「雞頭」入藥者(如烏雞頭)。
    • 若為「芡實燒灰」,則性澀平,燒灰後具收斂痰涎、固攝浮陽之效;若為動物類雞頭,則可能取其通竅破結之用。
    • 本方燒灰應用,或取其炭藥特性,吸附痰浊、開閉醒神。
  • 膩粉(輕粉)

    • 即「輕粉」(氯化亞汞),辛寒有毒,具猛烈攻痰、逐水通便之效。
    • 古方多用於痰涎壅盛、二便閉結之證,能通瀉痰熱從下而解。
  • 龍腦(冰片)

    • 辛苦涼,入心脾肺經,為芳香開竅要藥。
    • 能透達關竅、醒神化浊,助川雞頭、膩粉破除痰阻。
  • 黃牛膽汁

    • 苦寒,清熱解毒、化痰開閉。
    • 膽汁為方中溶媒,兼具引藥入肝膽經、息風化痰之效。
  • 溫酒、豆淋酒

    • 酒性辛溫,通行經絡,助藥勢速達病所;
    • 豆淋酒(黑豆炒後以酒淋之)能養血息風,防方中峻藥傷正。

2.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 峻藥開閉,痰竅並治
    膩粉攻痰逐水、龍腦開竅醒神,為方中主力,針對「痰蒙清竅」之病機;川雞頭灰協同吸附痰浊,黃牛膽汁引藥入經,共奏豁痰開關之效。

  • 以瀉為通,標急為先
    中風口噤屬急證,古人以「通瀉痰熱」為權宜之法,輕粉通便瀉浊,使痰熱從下焦而出,此為「上病下治」之思路。

  • 酒輔藥勢,防過傷正
    雖用峻藥,以溫酒調服可緩其寒毒,豆淋酒後服則兼顧養血息風,避免攻伐太過。

3. 可能功效推論

  • 豁痰開竅:針對風痰壅塞之口噤,直折痰熱之勢。
  • 通瀉醒神:通過瀉下痰浊,間接緩解氣機上逆,助神志轉清。
  • 局部刺激:冰片與膽汁可能有局部刺激作用,促進牙關鬆弛。

總結

備急膏為古代救急之方,以「痰熱閉竅」為辨證核心,重用攻痰、開竅之峻藥,體現「急則治標」原則。然方中輕粉有毒,現代應用需謹慎考證替代方案。其組方思路對後世中風閉證用藥(如至寶丹、安宮牛黃丸)有一定啟發,均強調痰熱與竅閉之關聯。

傳統服藥法


川雞頭半兩(燒為灰),膩粉1分,龍腦1分。
上為末。以黃牛膽汁調成膏,以瓷器盛。
每服1錢,以溫酒調,拗開口灌之,不拘時候,續以豆淋酒投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腦中風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牙齒緊閉口張不開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備急膏, 出處:《聖惠》卷十九。 組成:川雞頭半兩(燒爲灰),膩粉1分,龍腦1分。 主治:中風口噤不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