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衣散
FENG Y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丁甘仁家傳珍方選》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2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鳳衣散中包含輕粉,主要原因有二:
- 驅蟲止癢: 輕粉性寒,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治療因蟲毒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例如,治療疥瘡、濕疹等皮膚病時,輕粉能殺死寄生蟲,並減輕炎症反應。
- 燥濕止癢: 輕粉還有燥濕止癢的作用,能有效治療因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症狀。例如,治療濕疹、銀屑病等皮膚病時,輕粉能乾燥濕氣,並止癢止痛。
因此,輕粉在鳳衣散中作為重要成分,發揮驅蟲止癢、燥濕止癢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皮膚病。
鳳衣散中包含冰片,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鳳衣散常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症,冰片可發揮其清熱解毒的作用,促進傷口癒合。
- 開竅醒神,止痛止癢: 冰片具有開竅醒神、止痛止癢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疼痛和瘙癢。鳳衣散中加入冰片,可增強其止痛止癢的效果,改善患者不適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鳳衣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下疳為中醫病名,泛指外生殖器潰瘍、糜爛之症,多與濕熱下注、毒邪蘊結有關。古代醫家認為此證可因房事不潔、感染穢毒,或肝腎陰虛、濕熱內生所致。鳳衣散以蛋殼製藥,取其「以形治形」之象,冀望透過胚膜殘餘之氣,清解局部濕毒,或收斂瘡面。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推論
頭生雞子抱出小雞之蛋殼:
- 物性聯想:此殼曾孕育生命,古代認為其殘存「生發之氣」,可助修復瘡瘍。蛋殼經焙黃後,性偏溫澀,或能燥濕斂瘡。
- 礦物質作用:蛋殼主含碳酸鈣,斂瘡生肌,類似現代外用藥粉之物理保護作用。
陰陽瓦焙黃:
- 焙製去其陰寒,增強溫澀之性,符合下疳後期久不收口需「煨膿長肉」之思路。
無灰酒送服:
- 酒性辛散,可行藥勢至下焦,亦能溫通血脈,助化濕毒。然濕熱熾盛者,單用此法恐嫌溫燥。
方劑思維特點
此方體現古人「同氣相求」與「廢物利用」之智慧,取生命殘餘之物(蛋殼)療局部之潰瘍(下疳),暗合「腐去新生」之理。然其效或限於輕症,若毒盛腫痛,仍需配合清熱解毒之品。整體而言,鳳衣散側重「外病內治」與「象形療疾」的傳統思維,反映古代醫家對材質特性的直觀運用。
傳統服藥法
頭生雞子抱出小雞之蛋殼。
陰陽瓦焙黃,為末。
如前次小產在何月份,至時預先以無灰酒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鳳衣散, 出處:《胎産心法》卷一。 組成:頭生雞子抱出小雞之蛋殼。 主治:防治7月小産。
鳳衣散, 出處:《丁甘仁家傳珍方選》。 組成:飛龍丹1錢,鳳凰衣1錢,輕粉4分,梅片1分。 主治:下疳。
鳳衣散,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鳳凰衣(煅)、黃連各等分,輕粉少許,片腦少許。 主治:下疳瘡腫痛。
鳳衣散, 出處:《經驗各種秘方輯要》。 組成:青果炭2錢,黃柏1錢,川貝母1錢(去心),冰片5分,兒茶1錢,薄荷葉1錢,鳳凰衣5分(即初生小雞蛋殼內衣)。 主治:白喉。
鳳衣散, 出處:《衛生鴻寶》卷二。 組成:鳳凰衣(即孵雞蛋殼風衣,微火焙黃)3錢,人中白(即溺桶中白垢,煅)3錢,橄欖核(瓦上焙存性)3錢,孩兒茶3錢。 主治:口瘡口疳,並乳蛾喉癬,喉疳喉癰,腫痛閉塞。
鳳衣散, 出處:《治疹全書》卷下。 組成:鳳凰衣(炒)、手指甲(炒)共2錢,蟬脫(去頭足)3錢,胎發(燒)3錢,麝香3分。 主治:眼疳。疹後因潮不盡,熱毒上攻於目,其證有五:入肝,兩目迎風流淚,怕日羞明;入肺,白睛赤腫,胬肉攀睛;入心,兩眥翻花,赤腫潰爛;入腎,瞳神內陷,視物不見;入脾,胞腫如桃,外囊瘀赤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