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瘡點藥

梅瘡點藥

MEI CHUANG DIAN Y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8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肝經 18%
大腸經 18%
胃經 9%
肺經 9%
脾經 9%
腎經 8%
小腸經 8%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梅瘡點藥方劑中包含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潤燥止咳,宣肺化痰: 梅瘡為一種慢性皮膚病,常伴隨咳嗽、痰多等症狀。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燥止咳、宣肺化痰之效,可有效緩解梅瘡患者的呼吸道症狀,改善病情。
  2.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杏仁亦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抑制梅瘡病菌的生長繁殖,減輕炎症反應,並有助於消腫止痛。

因此,梅瘡點藥方劑中加入杏仁,可起到潤燥止咳、宣肺化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多重功效,有助於治療梅瘡。

梅瘡點藥是中醫用於治療梅瘡的重要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輕粉,主要是因為輕粉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和療效。輕粉,學名為硫酸鋅,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常被用於外用於皮膚的療法中。其主要功效包括殺菌、消炎和促進傷口癒合等作用,特別適合用於各類皮膚病變。在梅瘡的治療中,輕粉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長,減少感染的風險,同時降低炎症反應。

此外,輕粉還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幫助梅瘡的癒合過程。由於梅瘡常伴隨著瘙癢、紅腫等不適感,將輕粉納入方劑中,可以有效 allevate 症狀,提升病患的舒適度。綜合來看,輕粉作為梅瘡點藥中的一個重要成分,既能針對病源進行外治,又能促進局部的修復和癒合,為整體療效帶來了顯著的貢獻。

梅瘡點藥的組成中包含雄黃,這是由於雄黃具有良好的殺菌消炎作用。雄黃為天然礦物藥材,主要成分為二硫化砷,能有效抑制多種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特別是對於皮膚病及感染性疾病有顯著效果。梅瘡作為一種皮膚病,往往伴隨著紅腫、疼痛及潰爛等症狀,使用雄黃可以幫助清除病原體,促進癒合。

此外,雄黃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解毒作用,能夠清熱解毒,對於由濕熱引起的皮膚問題尤為有效。梅瘡的發生通常與濕熱、血熱有關,而雄黃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和身體內部環境,減少毒邪積聚。

然而,由於雄黃含有砷,使用時須謹慎,避免過量及長期應用,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因此,在使用梅瘡點藥時,應遵循醫生的指導,確保安全有效地治療。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分析:梅瘡點藥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梅瘡」,即傳統中醫對梅毒性皮膚潰瘍或糜爛瘡瘍的統稱。梅瘡多因濕熱毒邪蘊結肌膚,或淫毒浸淫所致,症見瘡面潮濕、潰爛、膿血夾雜,甚則蔓延成片。方中以外用直接點藥、塗搽為法,重在「燥濕殺蟲、解毒斂瘡」,促使瘡面乾燥癒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性味功效

    • 杏仁霜(去淨油):苦溫微毒,傳統用於殺蟲、潤膚。去油後減其滑利之性,增燥濕收斂之效,可緩解瘡面濕濁。
    • 輕粉(水銀升煉製成):辛寒大毒,具強力攻毒殺蟲之效,為治梅瘡、疥癬要藥,能抑制瘡毒腐蝕之勢。
    • 明雄黃:辛溫有毒,解毒燥濕、殺蟲止癢,尤善解濕熱毒邪,與輕粉協同增強殺蟲辟穢之力。
  2. 配伍邏輯

    • 解毒殺蟲為主:輕粉、雄黃均為金石毒藥,直折濕熱毒邪,針對梅瘡「毒蘊肌膚」的核心病機。
    • 燥濕潤膚為輔:杏仁霜既能助燥濕,又可緩和輕粉、雄黃之峻烈,避免過度刺激瘡面。
    • 外用直達病所:以粉末乾摻或膽汁調敷,使藥力集中於瘡面,利用豬膽汁(苦寒)清熱解毒,加強滲透。
  3. 治療原理推演

    • 洗滌準備(槐花湯):槐花清熱涼血,煎湯洗瘡既可潔淨潰面,又能輕度收斂,為後續用藥創造條件。
    • 乾濕分治:瘡濕用乾粉吸附膿水;瘡乾則以膽汁調藥,保持局部潤澤,避免瘡面乾裂。三者合用,形成「清毒→燥濕→斂瘡」的連續作用。

三、綜論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法「以毒攻毒」之思路,針對梅瘡濕毒腐蝕之特性,選藥峻烈而效專力猛。然其組方邏輯嚴密,輕粉、雄黃主攻邪毒,杏仁調節藥性,輔以外治法靈活變通(乾濕分治),雖簡而切中病機。

(註:此分析純就古籍記載之方義與醫理推演,不涉及現代應用評估。)

傳統服藥法


杏仁霜(去淨油)1錢,輕粉8分,明雄黃1錢。
上為末。
先以槐花煎濃湯將瘡洗淨,瘡濕乾摻,乾則以公豬膽調汁搽,3日痊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梅瘡點藥, 出處:《外科啓玄》卷十二。 組成:白砒1兩,豬精肉1兩,紅棗肉5錢。 主治:楊梅瘡。

梅瘡點藥, 出處:《醫鈔類編》卷二十二。 組成:杏仁霜(去淨油)1錢,輕粉8分,明雄黃1錢。 主治:梅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