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杏仁霜中包含杏仁,其主要原因如下:
- 藥性相合: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大腸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止喘、通便的作用。杏仁霜中加入杏仁,可發揮其藥性,達到治療咳嗽、哮喘、便祕等症狀的效果。
- 功效互補: 杏仁霜中的其他成分,如冰糖、川貝母等,也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止喘的功效。杏仁與其他成分相輔相成,共同發揮作用,增強治療效果。
杏仁霜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驅蟲殺菌: 雄黃性溫,具有驅蟲、殺菌、解毒的功效。杏仁本身性涼,容易滋生蟲菌,加入雄黃可以有效抑制細菌滋生,防止變質,延長保存時間。
- 鎮咳化痰: 雄黃入肺經,具有一定的鎮咳化痰功效。杏仁性寒,潤肺止咳,與雄黃配伍,可以增強止咳化痰的作用,更好地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杏仁霜」主治功效分析
從多部中醫古籍的記載中,可以歸納出「杏仁霜」的主要應用於以下幾類病症:
1. 外科瘡瘍
- 楊梅瘡、結毒:如《種福堂公選良方》、《急救廣生集》、《瘍醫大全》等書中,杏仁霜常與輕粉、兒茶、冰片、番木鱉、膽礬等藥物配伍,用於治療楊梅瘡,通常採用外用塗抹的方式。這些方劑中,杏仁霜主要起到輔助消腫、止痛的作用,並可能通過其潤滑的特性,使藥物更易於附著在患處。
- 癰疽、瘡癤:《丁甘仁先生家傳珍方》中「大紅膏」一方,用杏仁霜、銀硃、廣丹、掃盆(輕粉)等,主治一切癰疽瘡癤,未成能消,已成能潰,已潰能拔毒提膿。其中杏仁霜可能起到輔助消腫、拔毒的作用。
2. 痰喘咳嗽
- 痰飲、哮喘:如《麻科活人全書》、《續名醫類案》、《三家醫案合刻》、《古今醫案按》等書中,杏仁霜常與栝樓霜、貝母、蘇葉、桔梗、甘草、蛤蚧、人參等藥物配伍,用於治療痰喘咳嗽。這些方劑中,杏仁霜主要發揮其止咳化痰、潤肺平喘的功效。
- 燥咳:《雜病心法要訣》提到「杏酥膏治不虛而燥,以杏仁霜、奶酥油、煉白蜜,溶化合膏。」說明杏仁霜在此方中主要起到潤燥止咳的作用。
3. 跌打損傷
- 左脅久損、鳳膊受傷:《驗方新編》和《跌損妙方》中,杏仁霜與當歸、白芍、熟地、澤瀉、澤蘭等活血化瘀、續筋接骨的藥物配伍,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在此類方劑中,杏仁霜可能起到輔助止痛、消腫的作用。
4. 其他病症
- 小兒痢疾、煩渴:《幼科釋謎》中「紫霜丸」一方,用杏仁霜、代赭石、乳香、硃砂等,治療小兒痢渴煩熱,吃水不知足。此方中杏仁霜可能起到止渴、潤腸的作用。
- 癲瘋:古籍中提到杏仁霜主治「癲瘋」,但具體用法及配伍未見詳細記載。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上述病症,杏仁霜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潤肺止咳:杏仁本身具有止咳化痰、潤肺平喘的功效,製成杏仁霜後,其藥性更為溫和,易於吸收,因此常被用於治療各種咳嗽、痰喘等肺系疾病。
- 消腫止痛:杏仁霜可能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作用,這可能與其所含的某些成分能夠抑制炎症反應有關。因此,在外用方劑中,杏仁霜常被用於輔助治療瘡瘍腫痛等症狀。
- 潤滑、輔助藥物吸收:杏仁霜質地細膩潤滑,在外用方劑中,可以起到潤滑劑的作用,使藥物更易於塗抹和吸收。
- 止渴、潤腸:在某些方劑中,杏仁霜可能發揮止渴、潤腸的作用,這可能與其滋潤的特性有關。
總體而言,杏仁霜在中醫臨床上應用廣泛,既可內服,也可外用。其功效主要體現在潤肺止咳、消腫止痛等方面,並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醫家、不同方劑中,杏仁霜的具體作用和用量有所差異,應根據具體病情和方劑組成進行分析。
傳統服藥法
杏仁霜3錢,明雄黃3錢,掃盆粉2錢。
上為末。
用豬膽汁調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杏仁霜, 出處:《外科真诠》卷下。 組成:杏仁霜3錢,明雄黃3錢,掃盆粉2錢。 主治:癲瘋。
杏仁霜, 出處:《丸丹膏散集成》。 組成:杏仁。 主治:利胸膈,健脾胃,除肺火,壯聲音。主治:欲利氣而無須滑泄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