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煉雄丹
LAN XIONG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霍亂論》卷下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熱 (2.13)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3%
肝經 33%
胃經 33%
心經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煉雄丹方劑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雄黃的藥性: 雄黃性溫,味辛,歸肝、心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祛風止痛之功效。古代醫家認為其能驅邪避疫,治療瘟疫、瘡瘍、濕疹、疥癬等病症,故常用於煉丹製藥,作為主要的藥材之一。
二、煉丹的特殊需求: 煉丹過程中,需要使用一些具有特殊藥性的藥材,以達到特定的功效。雄黃的毒性強,需經過嚴格的炮製,方可入藥。在煉丹過程中,雄黃經高溫煉製,可使其毒性降低,並保留其藥用價值。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煉雄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功效主治
煉雄丹主要針對兩種病機:
- 暑穢痧邪內陷心包:暑熱穢濁之邪直犯心包絡,導致神明閉塞,症見神昏如屍、不省人事,屬熱閉證。
- 霍亂後餘熱擾神:霍亂吐瀉後,雖病勢稍緩,但餘熱未清,熱邪上擾心神,出現神識昏蒙、如醉如寐,脈象模糊(濡數或細弱),但身不厥冷(區別於寒厥)。
此方核心在於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並針對暑穢痧毒之「穢濁」特性,強調化濁透邪。
二、組成與藥理邏輯
(一)藥物組成
君藥:極明雄黃(一分)
- 性味辛溫有毒,歸心、肝經,傳統用於解毒辟穢,尤善解暑穢痧毒。《本草綱目》載其能「入肝經氣分,搜肝強脾,消痰涎,治驚癇」。此處取其開閉醒神之效,配伍清熱藥以制其溫燥。
臣藥:提淨牙硝(六分)
- 即精製芒硝,性寒味鹹苦,《神農本草經》謂其「除寒熱邪氣,逐六腑積聚」,此處用其瀉熱通腑之性,導心包熱邪從下而解,並助雄黃消散穢濁。
(二)製法與配伍原理
- 火煅合藥:微火熔化二藥,使雄黃之辛烈與牙硝之寒泄相融,既緩雄黃溫燥,又增其透邪外達之力。
- 濾滓取清:去粗滓留精華,確保藥性純淨,契合「清心」需求。
(三)服用方法輔助藥理
《感證輯要》用法:
- 木通、通草煎汁:利水通淋,引熱從小便出;
- 臘雪水:性寒清熱,《本草拾遺》稱其「解天行時氣溫疫熱毒」;
- 犀角汁(現代以水牛角代):涼血解毒,增強開竅之力。
全方案略為:上清心包之熱,下通二便導邪,內化穢濁,外透痧毒。
三、推論治療原理
- 暑穢屬熱夾濁:雄黃解穢毒,牙硝瀉熱結,針對暑熱與穢濁膠結之病機。
- 心包熱閉:犀角(水牛角)配合雄黃,一涼一溫,相反相成,開閉不助熱。
- 三焦分消:木通、通草通利三焦,臘雪水清熱,使邪有出路。
此方體現「清透並行,標本兼治」思路,適用於熱閉神昏而無明顯虛寒者。
傳統服藥法
極明雄黃1分(研極細),提淨牙消6分。
上為細末,同入銅勺內,微火熔化,都拌勻,俟如水時,急濾清者於碗內,粗滓不用,俟其凝定收藏。
《感證輯要》本方用法:用時以木通一錢,通草三錢,臘雪水一碗煎汁去滓,再入臘雪水九碗與藥汁和勻;每次用藥水一碗磨入犀角汁三分,挑入煉雄三釐。能於三日內服盡十碗藥水,必有清痰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煉雄丹, 出處:《醫級》卷八。 組成:雄黃1斤(水煮7次),菖蒲1兩6錢。 主治:瘧疾,痢疾,暑濕諸候。
煉雄丹, 出處:《霍亂論》卷下。 組成:極明雄黃1分(研極細),提淨牙消6分。 主治:暑穢痧邪直犯包絡,神明閉塞,昏憒如屍;及霍亂初定,餘熱未清,驟爾神昏,如醉如寐,身不厥冷,脈至模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