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九轉丹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驅邪辟疫:雄黃性溫,味辛,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功效。古人認為其能驅除瘴氣、瘟疫,並能辟邪,因此將其加入九轉丹以增強藥效。
- 化解藥性:九轉丹的組成中多為毒性較大的藥材,雄黃可以起到化解藥性、降低毒性的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安全性更高。同時,雄黃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達到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九轉丹」主治功效分析
「九轉丹」一方最早見於晉代葛洪的《抱朴子》,原文記載「九轉之丹,服之一刀圭,三日得仙。」但該書中並未記載九轉丹的組成。而從現存文獻中,可以發現「九轉丹」一名多指,且組成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幾種:
- 雄黃為主藥的九轉丹: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疾病,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功效。此方與「癰瘍」的主治描述相符。
- 硫磺為主藥的九轉丹:又名「硫磺挺生丸」,主要用於溫補元陽,治療陽氣虛衰諸證。此方與《目經大成》中對此方的描述相符,即「凡人之身,有真火焉,寄於命門……此火一息、則肉衰而瘠……硫磺,火之精也,倍用之能驅邪歸正,挺拔元陽。」
- 滋陰補腎為主的九轉丹:主要用於滋陰補腎,固精種玉。此方與《經驗良方全集》中對此方的描述相符,即「滋陰補精種玉方……此藥固精,補腎種子。」
治療原理分析
從現存文獻來看,「九轉丹」的治療原理主要有以下幾種:
- 解毒殺蟲:以雄黃為主的九轉丹,主要利用雄黃的解毒殺蟲、燥濕止癢功效,治療皮膚病。
- 溫補元陽:以硫磺為主的九轉丹,主要利用硫磺的溫熱性質,配合附子、白椒等辛熱藥物,溫補元陽,治療陽氣虛衰諸證。正如《目經大成》所言:「硫磺,火之精也……得附子、白椒之辛烈,則上行下效,捷如影響,乃所以發生。」
- 滋陰補腎:以生地、熟地、天冬等滋陰藥為主的九轉丹,主要利用這些藥物的滋陰補腎功效,治療陰虛火旺、腎精虧虛等證。
總結
「九轉丹」一名多指,組成和功效各不相同。不同醫家根據自身經驗和理論,創制了不同組成的「九轉丹」,用於治療不同的疾病。因此,在分析「九轉丹」的功效和治療原理時,需要結合具體的方劑組成和文獻記載進行綜合判斷。
在以上分析的古文中:
- **《本草綱目》**提到馬肝石,並引述古籍說馬肝石可以和九轉丹吞服,讓人一年不餓,但並未說明九轉丹的功效。
- **《時方歌括》**提及八味地黃丸,並說「八味功同九轉丹」,暗示九轉丹有補腎的功效。
- **《理瀹駢文》**提及的九轉丹有補益作用,與「補如大造丸太極丸二至丸再造丸九轉丹七寶丹」並列。
- **《目經大成》**提及的九轉丹以硫磺為主,用於溫補元陽,治療陽氣虛衰諸證。
- **《外科傳薪集》**提及的「九轉丹」組成僅有紅升和熟石膏,用於出膿後的傷口,與前面提到的九轉丹完全不同。
- **《性命要旨》與《達摩洗髓易筋經》**中提及的九轉丹更偏向於道家修煉的概念,與藥物無關。
- **《本草品匯精要》**再次提到馬肝石與九轉丹,但仍未說明九轉丹的功效。
- **《類修要訣》**中提及的九轉丹亦偏向於道家修煉的概念。
- **《三元參贊延壽書》**提到「九轉丹砂都謾說」,暗示九轉丹的功效被誇大。
- **《診餘舉隅錄》**提到「九轉丹成,非十二分功候不辦也」,暗示九轉丹需要長時間服用才能見效。
- **《經驗良方全集》**提及的九轉丹以滋陰補腎為主,用於固精種玉。
可見,「九轉丹」在不同醫學典籍中的定義和功效並不一致,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九轉丹, 出處:《外科傳薪集》。 組成:紅升1兩,熟石膏4兩。 主治:癰瘍。
九轉丹, 出處:《內外驗方秘傳》。 組成: 九轉丹(《內外驗方秘傳》。)出處:《內外驗方秘傳》。組成:淨紅升2兩,煅石青4兩,雄黃2錢(水飛),桃丹2錢。主治:提毒祛膿脫腐。 。 主治:提毒祛膿脫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