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黃敷瘡方

雄黃敷瘡方

XIONG HUANG FU CHUANG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3%
肝經 33%
胃經 33%
心經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雄黃敷瘡方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殺菌解毒: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殺菌解毒的功效,能抑制細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的生長,可有效治療瘡瘍感染。
  2. 消腫止痛: 雄黃還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雄黃在雄黃敷瘡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殺菌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瘡瘍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雄黃敷瘡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毒箭所傷、毒蛇咬傷」,乃因雄黃為傳統解毒要藥。古人認為毒箭、蛇毒多屬「穢濁邪毒」,需以辛溫峻烈之品外敷,拔毒外出。《本草綱目》載雄黃「殺百毒,辟百邪」,其性溫能行血散瘀,辛香可透毒於外,故外敷後瘡口見「汁出」(滲出毒液)為毒邪外泄之象,視為癒候。

組成與治療原理推論

  1. 單方簡峻,直攻毒竅
    全方僅雄黃一味,研磨細末直接敷創,顯古代「單捷效專」之思路。雄黃主含二硫化二砷(As₂S₂),其辛溫燥烈之性可破血結、搜剔毒邪,使局部氣血鼓蕩,促使毒液隨瘡口滲出,符合「毒去則正安」之理。

  2. 外用機理與現代印證
    雄黃遇創面分泌物或血液,可能緩釋微量砷化合物,對局部神經末梢有輕度麻痹作用(暫緩疼痛),同時抑制細菌繁殖(古人謂「殺蟲解毒」)。其燥濕特性可減傷口滲液,形成藥膜覆蓋,與傳統「汁出便愈」描述相契。

  3. 以毒攻毒之象
    古人觀察毒蛇咬傷後,患處多腫脹紫黑,乃「毒瘀互結」之候。雄黃性走竄,外敷可引毒外泄,避免「毒氣攻心」。其色赤入血分,借溫通之力促局部氣血流通,化解瘀滯,與「毒箭傷」需散瘀解毒之理相通。

此方體現古代「外治祛毒」核心邏輯:以毒藥截斷毒勢,從外解而非內消,適用於毒性急驟、病位淺表之傷患。

傳統服藥法


雄黃。
上為細末。
敷瘡上,日4-5度。汁出便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雄黃敷瘡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 組成:雄黃。 主治:毒箭所傷、毒蛇咬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