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雄輕散]中包含[雄黃],因為雄黃具有解毒燥濕、祛風止癢的作用。雄黃能夠有效去除體內的濕氣和毒素,對於由濕疹、風疹等引起的皮膚病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它的主要功效是燥濕解毒,對於風濕性問題具有良好的療效。在[雄輕散]中加入雄黃,有助於增強方劑的解毒和祛風效果,對於由濕疹或風疹引起的皮膚病具有顯著改善作用。
雄輕散中包含輕粉,其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輕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有效治療因熱毒蘊結而導致的瘡瘍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此功效與雄輕散主治的熱毒瘡瘍、目赤腫痛等症狀相契合。
- 內服外用,藥效顯著:輕粉既可內服,也可外用,內服可清熱解毒,外用可消腫止痛,且藥效顯著,可迅速緩解病症。雄輕散中加入輕粉,既能內服清熱解毒,又能外敷消腫止痛,提高治療效果。
雄輕散中加入杏仁,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宣肺止咳: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平喘之效。雄輕散主治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杏仁能宣散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 潤肺化痰:杏仁亦有潤肺化痰的作用,能幫助痰液稀釋,利於咳出,緩解肺熱所致的乾咳、少痰等症狀。
因此,杏仁在雄輕散中起到宣肺止咳、潤肺化痰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痰熱壅肺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雄輕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楊梅(梅毒)、天泡(天疱瘡)及一切惡瘡」,為外用解毒斂瘡之方。所涉病症多屬濕熱毒邪蘊結皮膚,潰爛流膿或發為疱瘡。古代以「惡瘡」泛指頑固性皮膚瘡瘍,需以攻毒殺蟲、拔膿生肌為治。
二、組成與用藥邏輯
雄黃(1錢半)
- 性辛溫,有毒,歸肝、胃經。
- 傳統功效:解毒殺蟲,燥濕祛痰。尤善治癰疽疔瘡、疥癬濕疹。
- 作用原理:其硫化砷成分能抑制病原微生物,減輕局部發炎,促進瘡面乾燥。
輕粉(1錢)
- 性寒,有毒,歸大腸、小腸經。
- 傳統功效:攻毒殺蟲,斂瘡生肌。專治疥癬、梅毒、潰瘍。
- 作用原理:含氯化亞汞,具強力抗菌與腐蝕性,可去腐生新,但須控制劑量。
杏仁(去皮,13粒)
- 性苦微溫,歸肺、大腸經。
- 傳統外用功效:潤膚消腫,殺蟲療瘡。《本草綱目》載其治「瘡瘍爛面」。
- 作用原理:含油脂(苦杏仁油)可滋潤瘡面,其苯甲醛成分具輕度抑菌之效。
雄豬膽汁調敷
- 性苦寒,歸肝、膽、肺、大腸經。
- 傳統功效:清熱解毒,潤燥消腫。外用能增強藥物滲透,助殺蟲止癢。
三、配伍思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毒藥攻毒」為核心:
- 雄黃配輕粉:兩者皆具毒性,協同增強殺蟲攻毒之力,針對深層瘡毒(如梅毒、天疱瘡)。
- 杏仁佐制:緩和雄黃、輕粉之燥烈,以其潤性防瘡面乾裂,兼輔助抑菌。
- 豬膽汁為引:其寒潤之性平衡全方溫燥,並助藥力深入皮膚,加速瘡毒外排。
綜論
雄輕散藉毒性藥物直接作用於瘡面,化解濕熱穢毒,適用於毒邪壅盛之實證。然其組方峻烈,須精準外用於患處,避免侵蝕健康肌膚。
傳統服藥法
雄黃1錢半,輕粉1錢,杏仁(去皮)13粒。
上為末。
用雄豬膽汁調敷。2-3日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雄輕散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雄輕散,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雄黃1錢半,輕粉1錢,杏仁(去皮)13粒。 主治:楊梅、天泡並一切惡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