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青丸
TONG QI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楊氏家藏方》卷十一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42)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銅青丸]的組成中,包含[銅綠]。銅綠在該方中起到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作用。銅青丸是一種外用藥物,適用於治療皮膚潰瘍、燒傷等症狀。銅綠能夠幫助清除傷口處的病原體,促進傷口愈合,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在方劑中,銅綠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然而,由於銅綠具有一定毒性,使用時必須注意控制劑量,以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銅青丸方劑中包含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杏仁味苦甘,性微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銅青丸主治痰熱咳嗽,杏仁可潤肺止咳,清熱化痰,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效果。
- 宣肺通竅:杏仁還具有宣肺通竅的作用,有助於疏通肺氣,利於痰液排出。銅青丸中加入杏仁,有助於改善因痰熱阻肺引起的鼻塞、咽痛等症狀,達到宣肺通竅、改善呼吸道症狀的目的。
銅青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以治療皮膚病、消炎和清熱解毒為主。其組成中含有輕粉,這種成分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主要因為其特有的藥理作用。輕粉的主要成分是滑石,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清熱作用。它能有效地促進身體的排毒功能,並且能夠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皮膚問題,如癤瘡、濕疹等。
輕粉的微細顆粒有助於提高其他藥材的溶解度,使其更好地發揮藥效。此外,輕粉還具備一定的止癢作用,可以減輕皮膚不適感,幫助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由於其性質溫和,不易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在中醫方劑中經常被選用。綜合來看,輕粉的加入不僅增強了銅青丸的療效,還使其成為一種古今仍然受到青睞的治療藥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銅青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暴赤眼,腫痛難開,或生翳障」,屬於眼科急症範疇。中醫認為,「暴赤眼」多因風熱上攻、火毒熾盛或肝經鬱熱所致,表現為眼瞼紅腫、灼痛畏光,甚則角膜生翳。方中銅青、雄黃、水銀等礦物藥具「清熱解毒、退赤消翳」之力,配合草本藥如白芷、白蘞等「祛風散結」,體現「標本兼治」思路,推測其適用於熱毒熾盛兼風邪夾雜之眼疾。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探討:
清熱解毒為核心
- 礦物藥群(銅青、雄黃、空青、水銀、硫黃):
銅青(鹼式碳酸銅)外用能抑菌斂瘡,古法內服取其「清肝明目」;雄黃、水銀解毒殺蟲,對「熱毒鬱結」之翳障可能具腐蝕消翳之效;空青(曾青)為銅礦石,《神農本草經》載其「主目痛,明目」,與銅青協同清肝退赤。此類藥材毒性較強,推測古人以蒸製(甑中蒸)降低烈性,並用青牛膽汁(性寒)調和以制其燥。
- 礦物藥群(銅青、雄黃、空青、水銀、硫黃):
輔助攻效:祛風利濕與扶正
- 利濕消腫(茯苓、豬苓、石長生):
眼瞼腫脹與水濕停滯相關,此三藥可滲濕泄熱,尤其石長生(現多考為風尾蕨科)古人認為其「破血通淋」,可能用於活血消腫。 - 祛風散結(白芷、白蘞、白薇):
白芷上行頭目祛風止痛;白蘞清熱消腫;白薇涼血解毒,合而針對風熱攻目之紅腫疼痛。 - 扶正固本(人參、卷柏):
人參補氣托毒,防攻伐過度;卷柏活血通經,或助血行以散目絡瘀熱。
- 利濕消腫(茯苓、豬苓、石長生):
特殊配伍與象形思維
- 東門上雞頭:
考證或為「雞頭實」(芡實),具健脾益腎之用,古人可能取其「固攝精氣」之意,防藥性過散;另有一說為「雞冠血」,象徵「引藥上行至目」。 - 烏扇(或犀角):
若依《普濟方》作犀角,則增強涼血解毒之效,符合「暴赤眼」熱入血分之病機。
- 東門上雞頭:
綜論:
此方以「峻藥攻邪」為主,結合「祛風滲濕」與「補益調和」,體現「急則治標」原則。其製法(銅器蒸製、膽汁和藥)可能藉五行理論(銅屬金入肝,膽汁寒潤制火毒),並通過外蒸內服雙途徑發揮藥效。然須注意,礦物藥毒性較強,現代應用需嚴格考證劑量與安全性。
傳統服藥法
銅青1兩,雄黃1兩,空青1兩,水銀1兩,石長生2兩,茯苓2兩,豬苓2兩,白芷2兩,白蘞2兩,白薇2兩,人參2兩,卷柏半兩,烏扇半兩,硫黃1兩半,東門上雞頭1兩。
上為末,以青牛膽和,著銅器中,於甑中5鬥大豆上蒸之,藥成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30丸,日2次,夜1次,服者先食。
方中空青、烏扇,《普濟方》作「曾青、犀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銅青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銅青1兩,細墨半兩。 主治:眼生膚翳,垂珠管。
銅青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一。 組成:銅青1錢,杏仁4枚(去皮尖),輕粉少許。 主治:暴赤眼,腫痛難開,或生翳障。
銅青丸, 出處:《千金》卷十四。 組成:銅青1兩,雄黃1兩,空青1兩,水銀1兩,石長生2兩,茯苓2兩,豬苓2兩,白芷2兩,白蘞2兩,白薇2兩,人參2兩,卷柏半兩,烏扇半兩,硫黃1兩半,東門上雞頭1兩。 主治:五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