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翠雲錠]的組成中,包含[銅綠]。銅綠在該方中起到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作用。翠雲錠是一種外用藥物,適用於治療皮膚潰瘍、燒傷等症狀。銅綠能夠幫助清除傷口處的病原體,促進傷口愈合,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在方劑中,銅綠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然而,由於銅綠具有一定毒性,使用時必須注意控制劑量,以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翠雲錠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輕粉,這主要是由於輕粉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和多重功效。輕粉,也稱為滑石粉,從滑石礦石中提取,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透氣性。它在中醫學中常被用來清熱解毒,利尿通淋,並幫助防止腸胃不適。在翠雲錠中加入輕粉,可以增強方劑的療效,特別是在處理一些上呼吸道疾病或腸胃問題時。
輕粉的細膩質地和吸附特性,使其能夠有效地吸收體內多餘的濕氣和熱邪,從而達到排毒的效果。此外,輕粉還能幫助其他成分更好地被吸收及利用,從而增強整體方劑的效果。因此,在設計翠雲錠這一方劑時,輕粉的加入不僅僅是為了其本身的療效,也是考量到提高整體配方的協同作用和療效。這種組合使得翠雲錠成為一種更具療效的中藥方劑。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翠雲錠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眼胞菌毒、爛弦風眼、暴赤腫痛」及「一切菌毒癰疽」。
- 眼疾症狀:
- 「眼胞菌毒」指眼瞼邊緣腫脹潰爛,狀如菌蕈,多屬濕熱瘀毒蘊結。
- 「爛弦風眼」即瞼緣炎,伴見紅腫、糜爛、分泌物黏稠,與風熱濕毒侵襲有關。
- 「暴赤腫痛」為急性結膜炎或瞼腺炎,屬火熱上攻。
- 外科症狀:
- 「菌毒癰疽」泛指化膿性感染,尤其表面潰爛、膿液黏稠者,屬熱毒腐肉之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 杭粉(滑石):
- 性寒質滑,清熱滲濕,外敷可收濕斂瘡,緩解眼瞼濕爛及癰疽滲液。
- 銅綠末:
- 辛酸澀涼,具腐蝕收斂之效,能蝕惡肉、殺蟲解毒,針對菌毒潰瘍的腐敗組織。
- 輕粉(氯化亞汞):
- 辛寒攻毒,殺蟲止癢,助銅綠強化祛腐生新之力,但因其毒性需精控劑量。
- 黃連煎液調和:
- 黃連苦寒,清熱燥濕,煎液為黏合劑兼增效,強化全方解毒消腫之效。
配伍特點與作用機制
- 協同清熱解毒:銅綠、輕粉直攻局部毒邪,黃連煎液增強清熱效果,三藥合用以腐蝕惡肉、殺菌斂瘡。
- 燥濕收斂:杭粉吸附濕滯分泌物,改善糜爛;銅綠收斂瘡口,促進癒合。
- 劑型設計:錠劑便於保存,臨用時磨汁外塗,使藥力集中作用於病灶,尤其適合黏膜與皮膚潰瘍。
總治療原理
以「腐蝕祛瘀→清熱解毒→收濕生肌」三步驟處理濕熱毒邪:
- 銅綠、輕粉先蝕去腐敗組織;
- 黃連、杭粉清解殘餘熱毒並吸收滲液;
- 膿腐既去,則新肌自生,尤適用於病程早期膿成未潰或已潰未斂之證。
傳統服藥法
杭粉5兩,銅綠末1兩,輕粉1錢。疏膿長肌解毒。
上為極細末。用黃連1兩,同川米百粒,水1碗,煎一半,再熬折去2分,和藥作錠,陰乾。
臨時用清水少許,淨硯上磨濃,雞羽蘸搽,用針割後塗之。箍搽更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結膜炎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翠雲錠,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杭粉5兩,銅綠末1兩,輕粉1錢。 主治:疏膿長肌解毒。主治:眼胞菌毒,爛弦風眼,或暴赤腫痛者。一切菌毒癰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