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散

QING Y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衛生十全方》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0.3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9%
腎經 20%
大腸經 20%
心經 11%
膽經 9%
小腸經 8%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心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青玉散中包含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鎮驚安神: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肝、腎經,具有鎮驚安神、斂汗固澀之效。青玉散常用於治療驚悸失眠、心神不安等症狀,龍骨可安定心神,緩解失眠,並有助於穩定情緒。
  2. 固腎止汗: 龍骨能固腎止汗,對於腎虛盜汗、自汗等症狀,龍骨可起到收斂固澀的作用,進一步提升青玉散的療效。

青玉散中含有銅綠,其主要原因在於古人對藥物性狀的觀察與理解。銅綠,又稱「銅銹」、「石青」,為銅器表面生成的綠色化合物,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古代醫家認為,藥物的外觀與功效相關,銅綠的綠色,與肝經相應,因此被認為可治療肝經熱證,如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等。此外,銅綠的化學成分含有銅離子,而銅離子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這也可能是古代醫家選用銅綠入藥的原因之一。

青玉散中包含輕粉,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輕粉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療效。青玉散中其他藥材如黃連、黃柏等也具有清熱解毒作用,與輕粉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2. 燥濕止癢: 輕粉性燥,能燥濕止癢,對於濕疹、癬症等皮膚病,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青玉散中還包含白鮮皮、苦參等藥材,也具有燥濕止癢功效,共同作用,可使療效更佳。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青玉散」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青玉散主要由以下幾味藥材組成:

  • 龍骨: 具固精止遺、鎮靜安神、收汗止汗、和胃化飲之效。
  • 銅綠: 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血止血、燥濕殺蟲之功。
  • 軼粉(輕粉): 具拔毒生肌、消癬去腐、解毒止癢、清熱解毒之能。古籍記載其主治目生膚翳、青盲。

古籍記載

根據《楊氏家藏方》的記載,青玉散具有以下功效:

  • 退翳除昏: 能夠消除眼部翳障,改善視物昏花的狀況。
  • 消瘀肉: 具有消除眼部瘀肉組織的功效。
  • 止眵淚: 可以止住眼部分泌物過多(眵淚)的症狀。
  • 療隱澀: 能夠治療眼部不適、隱痛澀滯的感覺。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藥材組成及古籍記載,可分析出青玉散的治療原理如下:

  1. 清熱解毒,消翳明目: 銅綠與輕粉皆具清熱解毒之功,可針對眼部炎症反應,消除翳障,改善視力。輕粉的拔毒生肌之效,亦有助於受損組織的修復。
  2. 收斂止血,消腫止痛: 銅綠具有涼血止血之效,可針對眼部充血或出血症狀。其消腫止痛的特性,可緩解眼部炎症引起的腫痛不適。
  3. 鎮靜安神,緩解不適: 龍骨具有鎮靜安神之效,可幫助緩解因眼疾引起的情緒不安,並輔助改善整體狀況。
  4. 燥濕殺蟲: 銅綠具有燥濕殺蟲之效,可應對部分因濕熱蟲積而引起的眼部疾病。

總而言之,青玉散的治療作用是通過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止血等多方面的協同作用,來達到消除眼部病變,改善視覺功能的目的。其配伍組合兼顧了清熱解毒、收斂固澀、鎮靜安神等功效,能較為全面地應對眼部多種不適症狀,達到退翳除昏、消瘀肉、止眵淚、療隱澀之效。

傳統服藥法


龍骨1錢,白土1錢,銅青半錢,輕粉1字,腦子1字。
退翳除昏,消瘀肉,止眵淚,療隱澀。
上為細末。
每用1字,白湯泡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明目、退翳消腫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血。

相關疾病


失明視神經萎縮視神經炎

相同名稱方劑


青玉散, 出處:《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衛生十全方》。 組成:龍骨1錢,白土1錢,銅青半錢,輕粉1字,腦子1字。 主治:退翳除昏,消瘀肉,止眵淚,療隱澀。主治:目生膚翳、青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