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骨散
LONG G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十二,名見《普濟方》卷三○○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15)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龍骨散中包含「龍骨」,主要因其具有以下作用:
- 鎮靜安神: 龍骨味甘鹹,性寒,入心、脾、腎經,具有鎮靜安神之效,可治療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症狀。
- 收斂固澀: 龍骨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治療虛汗不止、遺精滑泄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固本培元的效果。
總而言之,龍骨在龍骨散中扮演著鎮靜安神、收斂固澀的角色,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心神不寧、虛汗不止等症狀的功效。
龍骨散中包含輕粉,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符。
輕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外感風熱、濕疹、疥瘡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而龍骨散主要用於治療風熱痰火、咳嗽氣喘、皮膚瘙癢、濕疹等病症,其組成藥物大多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止咳化痰的功效。
輕粉的加入,可以加強龍骨散的清熱解毒、燥濕止癢功效,使其更能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然而,輕粉具有較強的毒性,需嚴格控制用量,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龍骨散中加入檳榔,是基於其消積化滯的功效。檳榔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殺蟲等作用。
方劑中加入檳榔,主要針對食積停滯、脘腹脹滿等症狀,能促進消化吸收,緩解腸胃不適。
同時,檳榔還能驅除蟲積,對於因寄生蟲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龍骨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龍骨散主治「腳疽并久遠惡瘡,它藥不效者」,顯示其針對兩類病症:
- 腳疽:中醫所稱「疽」指深部膿瘍或慢性潰瘍,多因氣血瘀滯、濕毒內蘊所致,常見於下肢(如糖尿病足疽或壞疽性潰瘍)。
- 久遠惡瘡:反覆不癒、化膿腐敗的頑固性瘡瘍,可能伴隨組織壞死、流膿出血,多因正虛邪戀或毒邪深伏。
此方強調「它藥不效者」,反映其用於常規清熱解毒、祛腐生肌方劑無效的頑症,推測其關鍵在於「收斂瘡口、拔毒生肌」的峻烈作用,尤其針對瘡面腐肉不脫、久不癒合之狀況。
組成藥物的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獖豬糞(炭化製為灰末)
- 傳統認知:豬糞炭(獖猪膽)在中醫外治中屬「穢濁攻毒」之法,歷代用於惡瘡、金瘡。炭化後性味苦澀,具吸附穢毒、收斂瘡面之效,類似「百草霜」的止血生肌作用。
- 推測機理:高溫炭化後形成多孔結構,可吸附瘡口滲液與壞死組織,減少感染;其礦物成分(如鈣、磷)或能促進瘡面乾燥結痂。
2. 白龍骨(煅製研末)
- 傳統認知:龍骨為礦物藥,煅後質澀,外敷能收斂瘡口、吸濕斂瘡,《本草綱目》載其「生肌斂瘡」。
- 推測機理:主要含碳酸鈣、磷酸鈣,可形成保護層,減少瘡面滲出,同時調節局部pH值,抑制細菌繁殖。
3. 輕粉(氯化亞汞,Hg₂Cl₂)
- 傳統認知:性猛有毒,但外用可殺蟲攻毒、祛腐生肌,為古代治療惡瘡、梅毒的要藥。
- 推測機理:汞離子與細菌蛋白質結合,具強效抗菌作用,尤其對厭氧菌(如壞疽相關菌種);其腐蝕性可促使壞死組織脫落,但需控制劑量以免過度刺激。
4. 檳榔末
- 傳統認知:檳榔行氣化瘀、殺蟲消積,外治多用於瘡癬瘙癢。
- 推測機理:含生物鹼(如arecoline),具局部麻醉與輕微抗菌效果,可能輔助緩解瘡周腫痛,並抑制寄生蟲或真菌感染。
方劑配伍的整體治療邏輯
- 攻毒祛腐:輕粉峻烈拔毒,配伍豬糞炭吸附穢腐,共除深層瘡毒與壞死組織。
- 收斂生肌:龍骨與豬糞炭共奏吸濕斂瘡之效,促進瘡面乾燥結痂。
- 行氣輔助:檳榔調氣活血,改善局部氣滯血瘀,助藥力透達。
- 麻油調敷:作為溶媒,既能潤澤瘡周,又可緩和輕粉毒性,避免乾裂疼痛。
此方體現「以毒攻毒、祛腐斂瘡」的峻劑思路,適用於毒盛腐頑之症,但需精準掌握外用劑量與瘡面狀態(如是否需先清創)。
傳統服藥法
獖豬糞(不以多少,新瓦上焙乾,入火中燒令通紅取出,於瓶罐內窨成炭,存性,碾為細末)5錢,白龍骨(細研末)2錢半,輕粉2錢半,檳榔末1錢。
和令極勻。
先以口含齏水或溫鹽湯洗,令瘡淨見肉,然後以真麻油調藥,隨瘡大小敷之。未愈再敷,不過3-5日定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龍骨散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龍骨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六。 組成:龍骨、桑螵蛸、瓜蔞根、黃連。 主治:小便數而多。
龍骨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組成:枯礬1錢,龍骨1錢,胭脂胚1錢,麝香少許。 主治:小兒諸膿耳。
龍骨散, 出處:《濟陽綱目》卷一○七。 組成:黃柏、藜蘆、石膏、銅青、膽礬、麝香、龍骨(病急多用,病輕少用)。 主治:走馬牙疳。
龍骨散, 出處:《誠書》卷六。 組成:龍骨(煅)1錢,輕粉5分,黃連1錢半,礬(煅)5分(一方無輕粉,黃連)。 主治:小兒臍內瘡。
龍骨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三。 組成:龍骨半分,寒水石半分,滑石半分,枯礬半分,乳香半分,沒藥半分,輕粉(些少)半分,黃丹(炒)半分。 主治:生肌長肉,定痛止血,斂瘡口。主治:金瘡刀箭傷。
龍骨散, 出處:《百一》卷十二。 組成:獖豬糞(不以多少,新瓦上焙乾,入火中燒令通紅取出,于瓶罐內窨成炭,存性,碾爲細末)5錢,白龍骨(細研末)2錢半,輕粉2錢半,檳榔末1錢。 主治:腳疽並久遠惡瘡,它藥不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