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石亭脂散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活血化瘀: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石亭脂散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當歸的活血功效有助於緩解疼痛,消腫止痛。
二、補血養血: 當歸為補血要藥,能滋養血液,改善氣血不足之症。跌打損傷後,患者常有氣血虧虛,導致疼痛難忍。當歸補血功效可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
石亭脂散中包含輕粉,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 輕粉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石亭脂散主治癰疽、疔瘡等熱毒症,輕粉可發揮清熱解毒之功,輔助其他藥物消腫止痛。
- 燥濕殺蟲: 輕粉還有燥濕殺蟲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導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癬症等,也有一定的療效。石亭脂散中含有石亭脂等藥物,具有燥濕止癢之效,輕粉可加強其殺蟲效果,促進病症痊癒。
石亭脂散中包含檳榔,主要是因為檳榔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 驅蟲:檳榔性溫,味辛、苦,入脾、胃經,具有驅蟲殺蟲之功效。方劑中加入檳榔,可以有效驅除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達到治療蟲積腹痛、瀉痢等症狀的目的。
- 消積:檳榔還有消積化滯的作用,可以幫助消化食物,促進腸胃蠕動,改善食積不化、腹脹腹痛等症狀。
因此,石亭脂散中加入檳榔,可以發揮其驅蟲消積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石亭脂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要用於治療「酒傷肺經,面上生赤鼻紅瘡」,即因長期飲酒或飲食辛辣,導致肺經蘊熱,熱毒上攻於面部,形成鼻部及周圍的紅腫瘡瘍。古代醫家認為,肺開竅於鼻,酒性濕熱,易傷肺氣,濕熱鬱積則化毒,表現為鼻部紅腫、生瘡。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石亭脂(硫黃):
- 性溫有毒,外用能殺蟲止癢、解毒療瘡,常用於皮膚瘡瘍。此處以其燥濕解毒之力,清除鼻部濕熱瘡毒。
當歸:
- 活血養血,改善局部氣血運行,促進瘡瘍修復。同時緩解硫黃、輕粉的燥烈之性,防止過度刺激。
輕粉:
- 外用有殺蟲攻毒、斂瘡生肌之效,尤其適用於濕熱瘡瘍,能加強硫黃的解毒作用。
腦子(冰片):
- 辛涼走竄,能清熱止痛、開竅醒神。此處取其透散鬱熱、緩解局部紅腫疼痛之效。
檳榔:
- 行氣破滯,能散結消腫,助諸藥深入病所,疏通氣機鬱滯。
外用與內服協同機制
- 外用:以細末搽鼻或聞藥,直接作用於患處,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 內服(蒼耳草丸):蒼耳草祛風濕、通鼻竅,酒蒸後增強行散之力,蜜丸緩和藥性,溫酒送服助藥力上行。內外合治,標本兼顧。
邏輯推論
此方結合「清熱解毒、活血行氣」之法,外用針對局部瘡毒,內服調理肺經濕熱,體現中醫「治外必本諸內」的整體觀。硫黃、輕粉等藥雖峻烈,但配伍當歸、冰片等緩和其性,專攻濕熱蘊結之證。
傳統服藥法
石亭脂1錢,當歸半錢,輕粉半錢,腦子少許,檳榔3錢。
上為細末,用絹袋盛了,於鼻內聞之,至夜用津唾濕瘡,將藥於鼻瘡上搽磨,大明用水洗去藥。仍以蒼耳草,五月五日午時採取,陰乾,用酒浸,九蒸九曬,研為末,煉蜜為丸,如彈於大。
每服1丸,食後溫酒化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陰虛血虧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石亭脂散, 出處:《普濟方》卷五十七。 組成:石亭脂1錢,當歸半錢,輕粉半錢,腦子少許,檳榔3錢。 主治:酒傷肺經,面上生赤鼻紅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