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散

BIN L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中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3%
胃經 17%
肝經 14%
脾經 8%
肺經 8%
膽經 8%
三焦經 8%
腎經 6%
小腸經 6%
大腸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膽經
三焦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檳榔散中含有檳榔,主要原因如下:

  1. 驅蟲作用:檳榔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驅蟲、消積、殺蟲的功效。其主要成分檳榔鹼可麻痺腸道平滑肌,並促進腸蠕動,有助於驅除寄生蟲。
  2. 消食化積:檳榔亦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對於食積不化、腹脹等症狀具有一定療效。

因此,檳榔散中加入檳榔,旨在發揮其驅蟲和消食化積的作用,以治療相關疾病。

檳榔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檳榔散主治脘腹脹痛、食積不化、噯氣吞酸等症,而木香能疏通氣機,緩解脹痛,配合檳榔消食導滯,起到協同作用。
  2. 燥濕健脾:木香還兼具燥濕健脾之效。檳榔散中包含檳榔、厚朴等藥物,容易造成脾胃濕困,而木香能燥濕健脾,平衡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對脾胃造成負擔。

檳榔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蛔蟲病、腸道寄生蟲感染等問題。其中,輕粉(又稱為石灰粉或消石灰)被添加進方劑中,具有幾個重要的理由。

首先,輕粉具有強烈的殺蟲作用,它可通過幹擾寄生蟲的生理功能,促使其死亡,達到驅蟲的效果。這對於檳榔散的主要用途,即驅除腸道寄生蟲至關重要。

其次,輕粉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能夠乾燥濕邪,清理體內的濕氣,這對於因濕氣導致的腸道不適有良好的輔助療效。檳榔散中的其他成分如檳榔、甘草等也都有助於增強這種效果,協同作用。

此外,輕粉在方劑中的使用,對於維持方劑的穩定性和有效性也有幫助。總之,輕粉在檳榔散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增強了驅蟲效果,還協助改善腸道環境,促進健康。

主治功效


檳榔散

組成

  • 檳榔: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 木香: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輕粉:具有化腐生肌、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收斂止汗等功效。

主治功效

檳榔散主要用於治療突然嘔吐,是上焦氣熱衝擊所引起的。

藥理作用

檳榔散中的檳榔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木香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輕粉具有化腐生肌、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收斂止汗等功效。三藥合用,具有疏風解表、清熱化濕、止嘔止瀉、消食化積的功效。

臨牀應用

檳榔散主要用於治療突然嘔吐,是上焦氣熱衝擊所引起的。也可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腹脹腹痛、泄瀉等症。

用法用量

檳榔散一次服用6-9克,一日2-3次。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慎用。
  •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辛辣、油膩食物。
  • 服藥後若出現皮疹、瘙癢等過敏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檳榔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疏風解表、清熱化濕、止嘔止瀉、消食化積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突然嘔吐,是上焦氣熱衝擊所引起的。也可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腹脹腹痛、泄瀉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胃。

相關疾病


氣喘肺結核前列腺炎胰臟炎腳氣病大便秘結排尿困難神經性厭食症尿道炎膀胱炎慢性肝硬化膽囊炎胃及十二指腸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軟性下疳蛔蟲病

相同名稱方劑


檳榔散, 出處:《保命集》卷中。 組成:檳榔2錢,木香1錢半,輕粉少許。 主治:暴吐,上焦氣熱所衝。

檳榔散,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三。 組成:紫蘇、枳殼、厚朴、甘草、芍藥、陳皮、青皮、腹皮、香附、檳榔、防風。 主治:腳心癰。

檳榔散, 出處:《博濟》卷五。 組成:檳榔(炮)1斤,甘草1分,黃連1分,密陀僧1分,木香1分。 主治:止痛生肌。主治:腎臟風攻註生瘡,兼(疒丂)惡瘡。

檳榔散, 出處:《不居集》下集卷十二。 組成:檳榔1兩(切小塊),砂仁1兩,白蔻仁1兩,丁香1兩,橘皮半斤,生薑半斤,鹽1兩。 主治:酒食過度,胸膈膨脹,口吐清水,一切積聚。

檳榔散,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檳榔、木香、人參、甘草(炙)、荊三棱(劈破,煨)、乾薑(炮)、官桂(去皮)、青皮(去白)、厚朴(去皮,用薑湯炙令香黃色)、神曲(炒)、白朮(米泔浸1宿,焙乾)各等分。 主治:醒酒化氣。主治:胸膈註悶,噎塞不快,不思飲食;脾胃一切病,並腎膈氣。

檳榔散,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白檳榔(煨令微黃)半兩,芫花(醋拌令乾)1兩,澤瀉1兩,甜葶藶(隔紙于铫子內炒令紫色)1兩,鬱李仁(湯浸,去皮,微炒)1兩,漢防己1兩,陳皮(去白,炒)半兩,瞿麥(隻取花)半兩,藁本1分,滑石3分,大戟3分(銼碎,微炒)。 主治:水疾及諸般氣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