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肛方

護肛方

HU GANG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5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腎經 21%
心經 14%
大腸經 14%
肺經 8%
胃經 8%
脾經 6%
小腸經 6%
肝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護肛方中的龍骨能夠幫助安神定驚,減輕因焦慮或緊張引起的症狀。龍骨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鎮靜效果,對於減少痔瘡引起的不適感和舒緩局部症狀有很大幫助。此外,龍骨還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受損組織的癒合過程,提高整體療效。

護肛方中石膏的主要功能是清熱燥濕、消腫止痛。石膏能夠幫助減輕因濕熱積聚引起的炎症和腫脹,並且具有冷卻效果,有助於緩解局部的不適感。在痔瘡或肛周疾病的治療中,石膏能夠有效改善病情,加速康復過程,並提高護肛方的治療效果。

護肛方中包含的沒藥具有強效的活血化瘀和止痛作用。沒藥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因痔瘡引起的血瘀現象,從而緩解疼痛和腫脹。其消炎效果也有助於改善局部炎症,促進傷口的癒合。在護肛方中,沒藥的使用能夠顯著提高療效,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護肛方中含有的輕粉具有強效的吸附和乾燥作用。輕粉能夠幫助吸附局部的濕氣和毒素,減少因濕熱引起的炎症和腫脹。其吸附能力也能夠減輕疼痛感,使患者感到更舒適。輕粉的這些特性使得它在護肛方中發揮重要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護肛方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痔瘡經「枯痔法」後(以腐蝕性藥物使痔核乾枯脫落),因痔核雖去,但殘留硬頭可能磨損肛門周邊組織,形成潰瘍瘡面。其功效旨在「斂瘡生肌、清熱鎮痛」,防止創面感染惡化,促進癒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龍骨(1錢)

    • 性澀平,主收斂固脫。其礦物質成分能吸附滲液,形成保護層,減輕肛門創面滲血、滲膿,達到「斂瘡」效果。
  2. 石膏(1錢)

    • 生用性寒,清熱瀉火。針對痔瘡術後局部充血腫痛或輕度發熱,可緩解炎症反應,防止熱毒蘊結。
  3. 沒藥(5分)

    • 活血散瘀、消腫生肌。其揮發油與樹脂成分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術後瘀滯疼痛,並加速瘡面修復。
  4. 膩粉(即輕粉,5分)

    • 為氯化亞汞(Hg₂Cl₂),古代外用於殺蟲解毒、祛腐生新。微量使用可抑制瘡面細菌滋生,但需嚴格控制劑量(五分為輕用),避免刺激。

配伍思維與作用機理

  • 標本兼顧:龍骨、膩粉收斂防腐以治標,沒藥活血生肌以治本,石膏清熱防變,形成「斂-清-活」三向調節。
  • 外用特性:荊芥湯先行清洗(荊芥祛風止癢),再撒藥末,增強局部吸收。藥末「極細」可減少摩擦,契合肛門黏膜嬌嫩特性。
  • 禁忌考量:禁食毒物(恐傷正氣)、生薑(辛散反佐,不利收斂),反映古人對藥物與飲食相反相畏的經驗觀察。

此方體現「去腐後必護新肉」的中醫外科思路,針對痔瘡術後併發症,從止血、抗炎、修復三階段入手,簡練而符合理法。

傳統服藥法


龍骨1錢,石膏1錢,沒藥5分,膩粉5分。
上為極細末。
先以荊芥湯洗患處,次撒之。
切忌毒物、生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護肛方, 出處:《濟陽綱目》卷九十五。 組成:龍骨1錢,石膏1錢,沒藥5分,膩粉5分。 主治:痔瘡用枯藥去盡乳頭後,恐留痔硬頭損破肛門,四圍成瘡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