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珠散
ZHEN ZH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21)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珍珠散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心安神:龍骨味甘鹹,性寒,入心、腎經,具有鎮心安神、收斂固澀的功效。珍珠散中常配伍治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龍骨有助於安定心神,改善睡眠質量。
- 固澀止汗:龍骨亦能固澀止汗,對於自汗盜汗、遺精滑泄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珍珠散中常配伍治療氣虛自汗、腎虛盜汗等病症,龍骨有助於收斂固澀,減少汗液分泌。
珍珠散中加入石膏,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渴生津之效。珍珠散主治熱病煩渴、口燥咽乾等症,石膏可有效清熱降火,緩解患者的燥熱症狀。
- 涼血止血: 石膏亦有涼血止血的作用。珍珠散中,石膏可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幫助止血,控制病情發展。
石膏的加入,使得珍珠散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更加顯著,更能有效治療熱病煩渴、口燥咽乾等症。
珍珠散中包含石決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平肝: 石決明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平肝、熄風止痙的功效。珍珠散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伍,用於治療肝陽上亢、頭昏目眩、耳鳴耳聾、目赤腫痛等症。
- 鎮心安神: 石決明還具有鎮心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珍珠散中常與其他鎮靜安神藥物配伍,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健忘等症。
因此,石決明在珍珠散中起著清熱平肝、鎮心安神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方劑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珍珠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珍珠散》原載主治「瘡瘍潰爛,流膿流水,肌肉不生,久不收口」,屬外科生肌斂瘡之劑。其適應症特點為:
- 潰瘍久不癒合:瘡面膿水淋漓,腐肉未脫或新肌難生。
- 局部組織失養:氣血耗損致瘡口色澤暗淡,生長遲緩。
- 兼有風熱濕毒:若瘡周紅腫癢痛,可能伴風熱或濕毒鬱滯。
此方以「解毒收濕、退翳生肌」為核心,屬外用內服並行之劑(內服多用於眼疾)。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分析
石決明(煅)
- 性寒質重,煅後增強收澀之力,主「清肝明目、斂瘡生肌」。
- 針對瘡瘍濕爛,取其燥濕收口;針對眼翳赤腫,取其平肝退翳。
夜明沙
- 為蝙蝠糞便,味辛性寒,主「散血消積、清肝明目」。
- 古藉載其治目盲障翳,亦可外用拔毒,助石決明清肝退熱。
谷精草
- 輕浮上行,專入肝經,長於「疏散風熱、明目退翳」。
- 與石決明協同,一清一散,治風熱上攻之目赤腫痛。
晚蠶沙
- 甘辛溫,化濕濁、和胃氣,外用可「祛風除濕、化腐生肌」。
- 方中配伍米泔水調敷,增強其滲濕收斂之效。
(二)組方邏輯推衍
外治瘡瘍:
煅石決明收濕斂瘡為君;晚蠶沙化腐生肌為臣,佐以夜明沙散瘀解毒,共奏「燥濕—祛腐—生新」之效。米泔水調敷,取其甘淡滲濕,助藥力溫和滲透。內服眼疾:
石決明、夜明沙清肝明目為君;谷精草疏風退翳為使,佐豬肝煎湯(以肝補肝),引藥上行。先熏後服,使藥性直達病所。
(三)治療原理
此方結合「清熱、收澀、散風」三法,針對「肝經風熱上攻」或「濕毒下注瘡瘍」之病機:
- 清肝解毒:石決明、夜明沙清肝經鬱熱,防毒邪內陷。
- 燥濕收斂:煅石決明配蠶沙,吸濕斂瘡,促瘡面乾燥。
- 活血生肌:夜明沙散瘀,蠶沙活血,助新血榮養瘡口。
三、總結
《珍珠散》原為外科斂瘡方,然從組方推測,其兼可治「風熱目疾」,體現中醫「異病同治」之理。方中金石與蟲類藥並用,外用內服皆宜,凸顯古人「藥隨證變」之靈活思維。
傳統服藥法
晚蠶沙2兩,谷精草1兩,夜明沙1兩,石決明3兩(煅)。
上為細末。
每1大錢,米泔水調,如赤腫上翳,用豬肝夾藥扎定,泔1盞,煎至7分,先熏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珍珠散, 出處:《回春》卷八。 組成:枯白礬、雄黃、珍珠、黃柏、官粉(煅過)各等分。 主治:下疳瘡。
珍珠散, 出處:《痘疹全書》卷下。 組成:珍珠粉、片腦、玄明粉、硼砂、人中白、槐皮各等分。 主治:痘後舌上生瘡,赤者謂之赤口瘡,白者謂鵝口瘡。
珍珠散, 出處:《惠直堂方》卷三。 組成:蘆甘石5錢,防風3錢,生地3錢,甘草3錢,連翹3錢,花粉3錢,白芷3錢,大黃3錢。 主治:生肌。主治:癰瘍瘡口不斂。
珍珠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五。 組成:黃連末、黃柏末、乳香、沒藥、孩兒茶、輕粉、官粉(煩)、五倍子(炒)、珍珠(研)、象牙(銼)各等分。 主治:下疳瘡。
珍珠散, 出處:《誠書》卷八。 組成:珍珠1錢,海螵蛸1錢,滑石1錢,辰砂1錢,人參2錢,附子(炮)2錢,全蠍(制)5分,甘草(炙)5分,麝5分,金箔50片,銀箔50片,龍腦1角。 主治:客忤恍惚叫啼,溲赤,吐黃。
珍珠散, 出處:《便覽》卷四。 組成:珍珠(新大者)1錢,乾漆(燒煙淨)3錢,莪朮(醋煮)3錢,三棱(醋煮)3錢,胡黃連2錢(無黃連代當歸5錢),川芎2錢,紅花3錢,白朮1錢,黃芩1錢。 主治:經脈不行,成乾血氣及癥瘕積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