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生肌散

梅毒生肌散

MEI DU SHENG J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中性 (0.9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腎經 19%
心經 11%
大腸經 11%
肺經 11%
胃經 11%
脾經 7%
肝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梅毒生肌散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梅毒病症多伴有熱毒,石膏性寒,能清熱解毒,降火消腫,有助於清除梅毒引起的熱毒,減輕局部炎症反應。
  2. 收斂生肌:石膏具有收斂生肌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減輕梅毒病變引起的潰瘍、糜爛等症狀,加速創面修復。

因此,梅毒生肌散中加入石膏,能有效地清熱解毒,收斂生肌,達到治療梅毒的目的。

梅毒生肌散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收斂生肌: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肺、腎經,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梅毒常伴隨潰瘍、糜爛等病竈,龍骨可收斂瘡口,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二、 鎮靜安神: 龍骨亦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可緩解梅毒患者因疼痛、瘙癢等症狀帶來的精神緊張和失眠,有利於患者身心康復。

梅毒生肌散中加入海螵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收斂生肌: 海螵蛸性寒、味鹹,入肝、脾經,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梅毒常伴隨潰爛、疼痛等症狀,海螵蛸能有效收斂潰瘍面,促進傷口癒合,減輕患者痛苦。
  2. 清熱解毒: 海螵蛸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清除梅毒毒素,抑制病竈蔓延,加速康復。

總而言之,海螵蛸在梅毒生肌散中發揮收斂生肌、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治療梅毒引起的潰瘍、疼痛等症狀,促進患者康復。

梅毒生肌散中加入松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殺菌消炎:松香具有殺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梅毒螺旋體等病原體的繁殖,預防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2. 收斂生肌:松香性溫燥,具有收斂生肌的功效,能夠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幫助傷口快速癒合,減少疤痕形成。

松香配合其他藥材,如黃柏、蛇牀子等,共同發揮殺菌消炎、收斂生肌的功效,用於治療梅毒引起的潰瘍、瘡瘍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梅毒生肌散主治「梅瘡」,即中醫古籍中對梅毒性皮膚潰瘍的稱謂。此類瘡瘍特徵為潰爛流膿、久不收口,甚至伴隨組織壞死。方名「生肌」點明其核心功效為「祛腐生肌」,通過外治促進瘡面癒合,改善局部腐敗潰爛之象。

古代醫家認為,梅瘡多因濕熱毒邪蘊結肌膚,腐蝕血肉所致。外治之法需兼顧斂瘡收濕解毒生肌,此方以礦物藥與動物藥結合,符合傳統「煨膿長肉」的瘡瘍外治理論。


二、組成與藥理邏輯分析

  1. 軟石膏(煅石膏)3錢

    • 性味功效:辛甘寒,煅後增強收斂之性。
    • 作用:煅石膏為古代瘡瘍要藥,外用可收濕斂瘡,減少潰瘍滲液,為生肌創造乾燥環境。現代研究亦顯示其吸水、消炎作用。
  2. 白龍骨(煅龍骨)3錢

    • 性味功效:甘澀平,煅後澀性更強。
    • 作用:與石膏協同增強收斂固澀效果,尤擅斂瘡口久不癒合,傳統認為能「黏合」瘡面,促進組織修復。
  3. 海螵蛸(烏賊骨)1錢

    • 性味功效:咸澀微溫,具止血、斂瘡、燥濕之效。
    • 作用:其微孔結構可吸附瘡面滲出物,同時含碳酸鈣能中和潰瘍酸性環境,輔助生肌。古代亦用於潰瘍出血。
  4. 松香5分

    • 性味功效:苦甘溫,傳統外用能拔毒生肌、燥濕殺蟲。
    • 作用:少量加入可黏合藥粉,增強附著力,其揮發成分可能輕度抑菌,助前藥「煨膿」排毒。

三、配伍原理與治療機制

  1. 礦物與動物藥協同

    • 石膏、龍骨以收濕斂瘡為主,海螵蛸兼備吸附與生肌之效,三者形成「收—斂—修」鏈條,針對瘡面滲液與組織缺損。
    • 松香為植物樹脂,黏合諸藥並輕刺激局部,促進瘡口氣血流通。
  2. 「燥濕—生肌」並行

    • 全方偏燥澀,符合「濕去則肌生」原則,通過減少滲液、抑制腐敗,營造瘡面修復環境。古人視「膿盡肌生」為癒合關鍵,此方設計契合此理。

此方體現古代外治瘡瘍的簡約思路,以收斂吸附為本,輔以輕度解毒,適用於梅瘡潰爛後期膿水漸少之階段,而非急性化膿期。

傳統服藥法


軟石膏3錢,白龍骨3錢,海螵蛸1錢,松香5分。
上為細末。
用粗夏布包末藥撲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生肌收口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陽。

相同名稱方劑


梅毒生肌散, 出處:《古方匯精》卷二。 組成:軟石膏3錢,白龍骨3錢,海螵蛸1錢,松香5分。 主治:梅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