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鳳雛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狀,乳香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並緩解疼痛。
- 促進傷口癒合: 乳香還具有抗炎、促進肉芽組織生長的作用,有助於傷口癒合,減少感染,對於創傷、燒傷等引起的創面,可加速癒合。
因此,鳳雛膏中加入乳香,可以有效地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並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目的。
鳳雛膏中加入血竭,主要是基於其活血化瘀、止痛生肌之效。血竭,性溫,味苦甘,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止血的功效。
一方面,鳳雛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外傷,血竭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另一方面,血竭能促進創面癒合,加速組織再生,對於外傷造成的皮膚破損,起到生肌止血的作用。
因此,鳳雛膏中加入血竭,可以有效地發揮活血化瘀、止痛生肌的功效,加速傷口的癒合。
鳳雛膏中加入龍骨,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收斂止血,促進癒合: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對於傷口潰爛、出血不止等症狀,龍骨能起到收斂止血、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傷口快速恢復。
- 鎮靜安神,緩解疼痛: 龍骨同時具有一定的鎮靜安神作用,可以緩解傷口疼痛,幫助患者安眠。對於一些伴隨疼痛、難以入眠的傷口,龍骨的加入可以起到舒緩疼痛,改善睡眠的作用,促進傷口癒合。
鳳雛膏中加入輕粉,主要是為了其 清熱解毒 和 燥濕止癢 的功效。
輕粉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因濕熱蘊結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膿皰瘡、疥瘡等,輕粉可以清熱解毒,燥濕止癢,達到治療效果。
但輕粉性寒,使用時需謹慎,避免過量使用,以免損傷脾胃。此外,輕粉還具有較強的毒性,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鳳雛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鳳雛膏為外用方劑,主治兩類皮膚瘡瘍:
- 痘瘡與熱毒瘡爛不收:指因熱毒熾盛(如天花、痘疹後期)導致的皮膚潰爛、久不生肌斂口。
- 疳蝕不斂:多見於小兒疳疾伴隨的皮膚或黏膜潰瘍(如口腔、陰部潰瘍),瘡面腐敗流膿、難以癒合。
此方以「收斂瘡口」為核心,兼具「解毒生肌」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龍骨(3克)
- 性澀平,善於收濕斂瘡、止血生肌,針對瘡面滲液或出血,促進瘡口封閉。
沒藥、血竭(各3克)
- 沒藥活血止痛、消腫生肌;血竭散瘀止血、斂瘡防腐。二者協同改善局部氣血瘀滯,減少瘡面疼痛,助新肉生長。
輕粉(1.5克)
- 辛寒有毒,攻毒殺蟲,傳統用於疳瘡、梅毒等腐蝕性潰瘍,抑制瘡面穢濁之毒。
冰片(1.5克)
- 辛香走竄,清熱止痛、透皮引藥,能緩解局部熱痛感,並助他藥滲透病所。
蛋黃焦油
- 為賦形劑兼藥用,傳統認為其具潤膚生肌、吸附膿液之效,調和諸藥成膏。
三、方劑配伍邏輯
- 攻毒與生肌並行:輕粉解毒殺蟲,冰片清熱透邪,針對熱毒腐肉;龍骨、沒藥、血竭則側重修復瘡面。
- 動靜結合:沒藥、血竭活血,龍骨、輕粉收斂,既防瘀滯留邪,又避免過度收澀致毒鬱。
- 外用直達病所:諸藥研末調油,增強黏附性,適用於表淺潰瘍。
此方反映古代瘡瘍治療「去腐-生新-斂瘡」的階段性思路,尤適於潰後久不收口之證。
傳統服藥法
龍骨3克,沒藥3克,血竭3克,輕粉1.5克,冰片1.5克。
上為細末,與蛋黃焦油調勻。
外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鳳雛膏,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龍骨3g,沒藥3g,血竭3g,輕粉1.5g,冰片1.5g。 主治:下腿潰瘍。
鳳雛膏, 出處:《治痘全書》卷十四。 組成:乳香2分5厘,血竭2分5厘,龍骨2分5厘,輕粉5分。 主治:痘瘡,熱毒瘡爛不收,並疳蝕不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