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十陳夾紙膏」方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固澀止汗: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收斂固澀、止汗止血之效。方中以其固澀止汗,輔助其他藥物止瀉止汗,緩解因脾胃虛弱、氣血虧損導致的汗出不止。
- 鎮驚安神: 龍骨亦可鎮驚安神,平息躁動不安之症。此方中,龍骨可安定心神,配合其他藥物,緩解因氣血不足、心神不寧所致的不安症狀,提高療效。
十陳夾紙膏方中含有銅綠,並非為治療疾病的藥材,而是作為一種特殊處理方式。銅綠即為鹼式碳酸銅,其具有吸濕性,可以幫助膏藥吸收潮氣,維持藥性穩定。
古人認為,銅綠可以防止藥材因潮濕而變質,並能吸收病竈中的濕氣,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在十陳夾紙膏中加入銅綠,不僅能保存藥效,更能加強其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十陳夾紙膏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臁瘡」(下肢慢性潰瘍),常見於小腿脛骨內側,因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或外傷感染所致,症見患處腐爛流膿、久不癒合,或伴隨瘙癢疼痛。古代醫家取其「拔毒生肌、斂瘡止痛」之功,透過外敷促使瘡口收斂,尤其針對纏綿難癒之潰瘍。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豆油(基底媒介):
性涼潤滑,能緩解局部灼熱,作為膏藥基底,使藥性緩慢滲透,兼潤澤燥爛之瘡面。黃佔(黃蠟):
具收斂固膜之效,與豆油合煎後形成保護層,防止外邪侵入,同時固定藥物於患處,延長藥效。水龍骨(船體舊木上之苔蘚或化石類):
傳統認為其能「祛濕斂瘡」,推測其吸水吸膿特性可減少瘡面滲出,或含礦物質促進局部乾燥。銅青(銅鏽):
毒性低而抗菌力強,古代用於殺蟲止癢、腐蝕惡肉。其銅離子可抑制瘡口細菌滋生,加速壞死組織脫落。
配伍思路
- 防腐生肌:銅青抗菌搭配黃蠟護瘡,形成「攻補兼施」結構。
- 物理透邪:攤於刺孔油紙上敷貼,既密封又透氣,避免膿血蓄積,符合「煨膿長肉」之瘍科理論。
- 劑型設計:膏體軟化後貼合患處,適用於凹凸不平的潰瘍面,增強藥物接觸。
此方體現外用藥「直接作用病所」的特點,結合殺菌、燥濕、保護三法,針對臁瘡「濕熱瘀毒」之病機,尤重「去腐生新」的修復過程。
傳統服藥法
豆油8兩,黃佔5兩,水龍骨2兩5錢,銅青(研末)2兩5錢。
先將豆油煎至滴水成珠,下黃佔烊化,次下龍骨、銅青攪勻,攤油紙,用針刺孔,扎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臁瘡
相同名稱方劑
十陳夾紙膏,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豆油8兩,黃占5兩,水龍骨2兩5錢,銅青(研末)2兩5錢。 主治:一切腿腳臁瘡腐爛,或癢或痛,久不收口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