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綠散

TIAN LU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8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膽經 50%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天綠散中含有銅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銅綠的藥性: 銅綠,又稱「綠礬」,性寒,味苦澀,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在古代醫學中,銅綠常被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燒傷燙傷、外傷出血等症。
  2. 天綠散的組成: 天綠散主要用於治療外傷感染,其組成中包含多種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功效的藥材,而銅綠的加入則可加強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並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天綠散中含有銅綠,是古代醫家根據其藥性及方劑組成進行配伍的結果。

主治功效


天綠散主治功效分析

天綠散的主要成分為銅綠,其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應用於治療疹後餘毒所引起的眼部疾病及其他皮膚問題。綜合《雜病源流犀燭》、《沈氏尊生書》及《疹科類編》等古籍的記載,天綠散主要針對以下病症:

主治病症:

  1. 疹後餘毒壅遏在眼,?爛如癬: 這是天綠散最主要的主治病症。疹後餘毒,指的是在麻疹等發疹性疾病痊癒後,殘留在體內的毒邪,這些毒邪如果鬱積在眼部,會導致眼部出現?疹、潰爛,且形態類似癬狀。
  2. 小兒木耳等瘡: 兒童的皮膚問題,如木耳瘡等,也被認為與餘毒有關,天綠散同樣能有效治療。
  3. 眼翳障: 《疹科類編》中雖主要記載了兔糞丸的用法,但也提到了天綠散可以治療眼翳障,即角膜混濁,這可能是餘毒影響眼部後續病變的體現。

治療原理分析:

  1.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根據現代研究,銅綠具有消炎、解毒、止痛、殺菌、抗病毒、抗氧化等功效。古人雖未能理解這些現代科學的機制,但根據經驗,早已認識到銅綠能有效對抗邪毒,緩解紅腫熱痛等症狀。疹後餘毒大多屬於熱毒範疇,銅綠的清熱解毒作用能直接針對病邪,從而改善病症。
  2. 祛瘀散結: 餘毒鬱積導致的眼部?疹、潰爛,往往伴隨瘀滯。銅綠的功效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障礙,從而達到祛瘀散結的目的。
  3. 促進傷口癒合: 銅綠具有促進傷口癒合的能力,能幫助破損的眼部組織修復,加快潰爛面的癒合。
  4. 外治為主,內服為輔: 天綠散主要以外用為主,將銅綠研磨成極細末,調入天茄汁,再經特殊煨製,增強藥效,然後敷於患處。內服則是以少量散劑加入乳汁或茶湯中,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外用直達病灶,內服則可調和全身氣血,共同發揮藥效。
  5. 特殊炮製方法: 古籍中強調天綠散需經特殊炮製方法,如用黑碗盛放、鹽泥封固、文火煨製等,這些都顯示了古人對於藥物炮製的重視。這些步驟可能旨在提升藥效,並使其更加溫和安全,便於使用。

總結來說,天綠散通過銅綠的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祛瘀散結、促進傷口癒合等作用,針對疹後餘毒引起的眼部病變及其他皮膚問題,達到治療目的。其獨特的炮製方法與外用給藥方式,更體現了古人對中醫藥的精深理解與臨床應用智慧。

傳統服藥法


銅綠1兩(研極細末),天茄(黑透熟,打汁)。
量末調稀糊於黑碗內,上用黑碗蓋之,鹽泥封固,文火煨2炷香取出,丸如綠豆大,或用散。
每5釐入乳汁小半酒杯,再研如茶場,以雞翎蘸敷2-3次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麻疹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天綠散,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 組成:銅綠1兩(研極細末),天茄(黑透熟,打汁)。 主治:疹後餘毒壅遏在眼,皰爛如癬,或小兒木耳等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