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蛤散

蚊蛤散

WEN H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8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大腸經 15%
肺經 15%
胃經 15%
腎經 15%
膽經 12%
肝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蚊蛤散」方劑中使用「五倍子」的主要原因有二:

  1. 收斂止癢:五倍子性寒、味苦澀,具有收斂止癢、消腫生肌的功效。蚊蟲叮咬後,皮膚紅腫、奇癢難耐,五倍子能有效收斂毛細血管,減輕炎症,緩解瘙癢。
  2. 清熱解毒:五倍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抑制細菌生長,預防感染。蚊蟲叮咬易引起細菌感染,加重皮膚損傷,五倍子能有效清熱解毒,防止感染加重。

總之,五倍子在「蚊蛤散」中發揮收斂止癢、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快速緩解蚊蟲叮咬後的不適,促進皮膚康復。

蚊蛤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濕及痹痛等症狀,而方劑中包含的銅綠則引起了不少關注。銅綠是一種銅的化合物,主要成分為鹼式鹼鹼銅,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傳統中醫認為,銅綠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消炎止痛,故被用於調理體內的濕熱,特別是在風濕病及皮膚病的治療上。此外,銅綠的抗菌特性也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幫助患者減輕炎症反應。然而,使用銅綠時必須謹慎,因為過量或不當使用可能對人體造成毒害。這也提示我們,在調配中藥方劑時,需兼顧安全性與療效,確保患者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因此,雖然銅綠在蚊蛤散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對於其使用仍需謹慎評估,確保適當劑量與醫師指導。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蚊蛤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小兒痘瘡收靥後,齒生走馬牙疳」。古時痘瘡(天花)後期,患兒氣血虧虛,毒熱未盡,易發「走馬牙疳」——一種急性潰爛性口腔病,特徵是牙齦腐爛迅速、齒落頜傷,多因熱毒上攻或濕腐血肉所致。此方外用以清腐收斂,針對痘後餘毒熾盛、局部潰爛的病理狀態。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五倍子(炒焦)

    • 性味酸澀寒,炒焦後收斂力增。
    • 作用:
      • 止血斂瘡:抑制潰瘍滲血滲液。
      • 抗菌:《本草綱目》載其可解「毒熱」。
    • 針對性:減緩牙齦腐爛速度,固澀創面。
  2. 銅綠(銅青)

    • 性味酸澀平,具腐蝕收斂雙重性。
    • 作用:
      • 殺蟲解毒:直接抑制腐肉微生物(古稱「殺疳蟲」)。
      • 去腐生肌:微量使用可蝕惡肉,促新組織生長。
    • 針對性:控制感染,清除壞死組織。
  3. 蠶退紙(燒灰)

    • 即蠶蛻皮,燒灰存性。
    • 作用:
      • 清熱解毒:《名醫別錄》指其治「口瘡疳癩」。
      • 灰分收斂:吸附分泌物,保護瘡面。
    • 針對性:協同解毒,輔助斂瘡。

【配伍邏輯】

  • 以「收斂+攻毒」為核心:五倍子與蠶退紙斂瘡生肌,銅綠攻毒去腐,形成「清中寓澀」的配伍。
  • 針對病機:痘後熱毒上浮,腐蝕牙齦。方中銅綠直接殺毒,五倍子防毒擴散,蠶退紙輕清上浮,引藥達口腔病灶。
  • 外治巧思:米泔水先洗,取其甘涼清熱之性,預潔創面以增強藥效。

【潛在治療原理推測】
古人雖無微生物概念,但從「疳蟲」「毒熱」描述可知,此方實質透過:

  1. 收斂劑(五倍子)減少組織液滲出,創造不利微生物繁殖的環境。
  2. 銅鹽(銅綠)破壞細菌蛋白質,抑制感染(現代已知銅離子具抗菌性)。
  3. 蠶退紙灰分可能吸附毒素,減輕局部炎症反應。

三者協同,符合「急則治標」思路,針對走馬牙疳的快速潰爛特點,先阻斷惡化,再圖修復。

傳統服藥法


五倍子(炒焦)1錢,銅綠5分,蠶退紙1錢(燒灰)。
上為細末。
先將米泔水洗過後,搽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牙齦腫脹痛痤瘡麻疹牙齦潰爛

相同名稱方劑


蚊蛤散, 出處:《片玉痘疹》卷十二。 組成:五倍子(炒焦)1錢,銅綠5分,蠶退紙1錢(燒灰)。 主治:小兒痘瘡收靨之後,齒生走馬牙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