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丹

五倍丹

WU BEI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8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0%
肺經 20%
胃經 20%
肝經 20%
腎經 20%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倍丹方劑中包含五倍子,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收斂止瀉:五倍子味苦澀,性寒,能收斂腸道,固澀止瀉,對於腸道菌羣失衡引起的腹瀉,以及脾胃虛弱導致的慢性腹瀉,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2. 消腫止痛:五倍子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燒傷燙傷等,能有效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五倍子與其他藥材搭配,可發揮協同作用,加強治療效果,因此成為五倍丹方劑中的重要組成成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倍丹」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牙腫連喉」,意指牙齦腫痛蔓延至咽喉部位的病症。此症狀多由火熱上炎、毒壅血滯所致,臨床表現為牙齦紅腫焮痛,甚則連及咽喉,可能伴隨吞嚥困難或局部灼熱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五倍子單用為主藥
    五倍子性味酸澀寒,歸肺、大腸、腎經,傳統功效以「收斂降火」為核心。其酸澀之性能收斂浮熱,寒性可清局部火毒,適用於熱毒上攻引起的腫痛。

    • 收斂作用:能減少炎性滲出,緩解腫脹;
    • 抗菌抗炎:現代研究指出,五倍子含鞣質,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口腔常見致病菌有抑制效果,符合「清熱解毒」的傳統思路。
  2. 外用直接作用病所

    • 以冷水調敷頰外,藉由寒涼之性加強清熱效果,且冷敷本身能收縮血管、減輕局部充血腫脹。
    • 藥物透過皮膚滲透或經絡傳導,直接作用於牙齦、頰面及咽喉相連區域,達到「就近祛邪」之效。
  3. 配伍邏輯簡要而專一
    此方僅用五倍子一味,集中發揮其收斂清熱之長,針對「火熱壅滯」的核心病機。古代醫家可能考量牙腫連喉屬急症,單味强效藥外敷可迅速遏制病勢,避免內服藥的緩慢流程。

推論延伸功效
除主治牙腫連喉外,此方推論可擴展至其他「熱毒上浮」之症,如口舌生瘡、頰黏膜潰瘍等,凡見局部紅腫熱痛,屬實火者,均可藉其清熱收斂之性緩解。然須辨證屬實熱,虛火或陰虛所致者則非所宜。

傳統服藥法


五倍子。
上為細末。
以冷水調敷頰外。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倍丹, 出處:《奇效良方》卷六十二。 組成:五倍子。 主治:牙腫連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