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倍子湯
WU BEI Z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8
熱/寒比例
極寒 (0.03)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0%
肺經 20%
胃經 20%
肝經 20%
腎經 20%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倍子湯中包含五倍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收斂止瀉: 五倍子性寒味酸,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其含有豐富的鞣質,可以收縮腸道,減少腸液分泌,抑制腸道蠕動,對於腹瀉、痢疾等症狀有明顯的緩解效果。
- 清熱解毒: 五倍子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其可以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繁殖,並有助於清除體內的毒素,對於因濕熱引起的腹瀉、發熱、口渴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五倍子湯中加入五倍子,可以發揮收斂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治療因濕熱引起的腹瀉、痢疾等症狀,具有良好的臨牀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倍子湯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脫肛
脫肛乃肛門直腸脫出於外之症,多因中氣下陷、久瀉久痢或濕熱下注所致。古代醫家以五倍子湯熏洗患處,取其「收斂固脫」之效,使腸道黏膜收縮,助肛門復位。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五倍子(君藥)
- 性味酸澀寒,歸肺、大腸經,具強效收斂作用。
- 《本草綱目》載其「斂肺降火,澀腸止瀉」,外用能「收濕斂瘡」,直接作用於脫出之黏膜,促其收縮固澀。
皮消(芒硝,佐使藥)
- 性味鹹苦寒,歸胃、大腸經,外用可軟堅散結、清熱消腫。
- 與五倍子配合,一收一散:五倍子固澀以防黏膜脫垂,芒硝清解局部鬱熱或水腫,減輕肛門充血,助其復位。
方劑配伍思維
此方以「酸收鹹軟」為核心:
- 酸收(五倍子):針對「氣散不固」之病機,直接收斂脫垂之組織。
- 鹹軟(皮消):緩解局部氣血壅滯之標證,避免單純收斂致氣血鬱阻。
外用熏洗之機理
- 熏洗法使藥力直達病所,通過溫熱效應促進氣血運行,同時藥物成分刺激黏膜收縮,改善脫垂。
- 五倍子所含鞣質與黏膜蛋白結合形成保護層,芒硝滲透壓作用減輕水腫,共奏「舉陷固脫」之效。
此方體現中醫「急則治標」之思維,以外治緩解脫肛急症,然需配合內服藥調理根本(如補中益氣湯)。其組方簡潔,針對局部病機,彰顯古代外用方「直達病所」之特色。
傳統服藥法
五倍子1兩。
煎湯,入皮消,熏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痔瘡脫肛
相同名稱方劑
五倍子湯,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組成:五倍子1兩。 主治:脫肛。
五倍子湯, 出處:《瘍科選粹》卷五。 組成:五倍子、朴消、桑寄生、蓮房、荊芥各等分。 主治: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