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退毒散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鎮驚安神、收斂止血之效。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肝、腎經。其清熱解毒之功,能協助散解體內毒素,消退熱症;鎮驚安神之效,可緩解因熱毒上擾心神所致的驚悸、失眠等症狀;收斂止血作用,則可幫助止住因熱毒灼傷而引起的出血。
因此,龍骨的加入,不僅能加強退毒散的清熱解毒之效,還能輔助安神止血,協調藥性,達到更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退毒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退毒散主治「時毒」,即季節性流行之熱毒疾患,或指突發性瘡腫熱毒之症。此方外用為主,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之效,適用於未潰之腫毒(「立退」)或已潰之瘡瘍(「如潰亦消」),顯示其既能預防瘡毒化膿,亦能促進已潰者癒合。
組成與藥物分析
主要藥物
鸛鳥嘴(燒存性)
- 性味歸經:鸛鳥嘴傳統認為具有收斂解毒之效,燒存性後增強其燥濕斂瘡作用。
- 作用:燒製後炭化,既能吸附毒邪,又可止血生肌,類似現代「炭藥」之吸附毒素與促進傷口癒合特性。
水龍骨(煅)
- 基原:為古代對礦物類藥材(如龍骨)或植物根莖(如骨碎補)之泛稱。此處應指煅制礦物龍骨。
- 性味歸經:甘澀平,入心肝經,煅後增強收斂生肌、固澀解毒之效。
- 作用:與鸛鳥嘴協同,強化斂瘡消腫之力,且能吸附瘡面分泌物,利於瘡毒消散。
配伍邏輯
- 清解與收斂並行:鸛鳥嘴偏於解毒,水龍骨長於收斂,二者合用兼顧「消」(未潰)與「斂」(已潰)。
- 酒調外用:以酒為引,取其辛散通透之性,助藥力滲透肌表,行氣活血以加速退毒。
治療原理推論
- 物理性吸附:煅製後的鸛鳥嘴與水龍骨具多孔結構,可吸附瘡毒分泌液,減少局部刺激。
- 化學性抑菌:燒存性過程產生的炭質成分可能有輕度抑菌作用,而酒調之乙醇亦能消毒。
- 促進修復:煅龍骨含鈣質,或可促進組織修復;炭藥刺激肉芽生長,加速潰瘍癒合。
綜合評價
此方簡潔針對「時毒」之外在表現,以局部收斂解毒為主,反映古代外科「截毒」思維,適合早期外用截斷病勢。然其效強弱與「時毒」具體證型相關,若熱毒熾盛,或需配合內服清熱藥。
傳統服藥法
鸛鳥嘴(燒存性)、水龍骨(煅)各等分。
上為末。
酒調塗。立退,如潰亦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退毒散, 出處:《痘疹傳心錄》卷十五。 組成:鸛鳥嘴(燒存性)、水龍骨(煅)各等分。 主治:時毒。
退毒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二。 組成:木鱉子(去油)、大南星、半夏(生)、赤小豆、白芷、草烏(連皮尖)各等分。 主治:癰腫。
退毒散, 出處:《外科證治全書》卷三。 組成:黃連、銀花、連翹、甘草、赤芍、當歸、牛膝、桔梗、黑山梔、薄荷、木通各等分。 主治:小兒猴子疳。從肛門或陰囊邊紅暈爛起,漸至皮膚,不結靨,或眼梢口旁亦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