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血風散中包含龍骨,主要原因有二:
- 鎮驚安神: 龍骨味甘鹹,性平,入心、肝、腎經,具有鎮驚安神、收斂固澀的作用。血風散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痺痛、血虛生風、手足麻木等症,而龍骨能鎮定神經,緩解因血虛生風導致的驚悸、失眠、不安等症狀。
- 止痛止癢: 龍骨還有止痛止癢的功效,能緩解因風濕痺痛引起的疼痛和瘙癢。血風散中的其他藥物,如羌活、獨活等,也有祛風除濕、止痛止癢的作用,龍骨的加入,可增強藥效,使療效更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血風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遠年近日爛腿,血風等瘡」,即針對慢性或急性的下肢潰瘍(爛腿)及風濕熱毒蘊結皮膚所致的瘡瘍(血風瘡)。古代醫家認為,此類頑瘡多因濕熱下注、瘀血阻絡或風邪侵襲而成,需以外治方清熱燥濕、斂瘡生肌、拔毒止癢。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煙膠(煙油沉積物)
- 性味辛溫,具收斂止血、殺蟲止癢之效。古代用於濕瘡、疥癬、潰瘍久不斂口,其炭類質地能吸附滲液,形成保護膜,助創面乾燥結痂。
紅土(赤石脂類礦物)
- 性甘溫澀,擅長收濕生肌、止血斂瘡。其礦物成分可填充創面,促進組織修復,尤其對滲液多的潰瘍能減少分泌。
水龍骨(蕨類植物根莖)
- 性苦涼,清熱解毒、祛風除濕。針對「血風」瘡之熱毒風邪,可消腫止痛,抑制局部感染。
配伍與外用原理
- 協同作用:煙膠與紅土均具收斂之性,乾燥瘡面;水龍骨清熱祛風,解底層熱毒,三者標本兼顧。
- 桐油調敷:桐油性涼,能解毒消腫、黏附藥粉於患處,形成物理屏障,防外邪侵入。
- 蔥水洗滌:蔥白具辛散通陽之效,可潔淨瘡口、促進局部氣血流通,助藥力滲透。
總治則
以「燥濕斂瘡為主,清熱祛風為輔」,通過外敷直接作用於患處,改善濕爛、滲出、瘙癢等症狀,適用於濕熱夾風型皮膚潰瘍。
傳統服藥法
煙膠4兩,紅土4兩,水龍骨2兩。
上各為細末,和勻。
桐油調敷,間日1換,蔥水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血風散, 出處:《古方匯精》卷二。 組成:煙膠4兩,紅土4兩,水龍骨2兩。 主治:遠年近日爛腿,血風等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