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癸散

壬癸散

REN GU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青囊秘傳》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肝經 25%
大腸經 25%
腎經 25%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壬癸散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驚安神: 龍骨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鎮驚安神、收斂固澀之效。壬癸散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心煩不安等症狀,龍骨可有效安撫心神,減輕患者的不安情緒。
  2. 固攝精氣: 龍骨能固攝精氣,有助於防止精氣外泄,對於腎虛精虧、遺精滑精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壬癸散中加入龍骨,可加強其固腎止遺的作用,提升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壬癸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腳丫濕癢」,屬中醫「濕瘡」「腳濕氣」範疇,多因濕熱下注或感染濕毒,導致局部皮膚瘙癢、滲液。古代以「壞油船灰」(水龍骨)外治,取其燥濕收斂之性,直接作用於患處,緩解濕癢症狀,符合「乾者潤之,濕者燥之」的治療原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壞油船灰(水龍骨)

    • 此為久經桐油浸泡的船木陳朽後所留灰燼,經煅製後質地疏鬆,性味推測為苦澀、燥。
    • 中醫理論:煅灰後增強收濕斂瘡之效,類似傳統煅石膏、龍骨等外用藥機理,能吸附分泌物、減少局部濕滯,從而止癢。
    • 物質特性:桐油具防腐驅蟲作用,其殘留灰燼可能含鹼性成分,可輕度抑菌並中和皮膚酸性滲出液,改善濕癢環境。
  2. 外用法

    • 直接摻敷患處,使藥末接觸滲出液後形成物理覆蓋層,隔絕外邪(如風濕),同時逐步釋放燥濕成分,標本兼顧。

綜論
此方體現古代就地取材的智慧,以「廢物利用」結合中醫外治理論,針對濕癢病機「濕濁蘊膚」,通過局部乾燥與收斂達成療效。其組成簡賅,符合「單方驗方」的實踐特色,雖機理樸素,然邏輯貼合傳統「以外治內」的思維。

傳統服藥法


壞油船灰(名水龍骨,煅)。
上為末。
摻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壬癸散,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壞油船灰(名水龍骨,煅)。 主治:腳丫濕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