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咽青鹽散

漱咽青鹽散

SHU YAN QING YA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肝經 22%
腎經 22%
大腸經 11%
肺經 11%
膀胱經 11%
心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漱咽青鹽散中包含大青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大青鹽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漱口時,大青鹽能有效抑制口腔內細菌滋生,減輕咽喉炎症,對於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2. 利咽化痰: 大青鹽的鹹味能促進唾液分泌,稀釋痰液,使其更容易咳出。同時,大青鹽的清熱解毒作用也能抑制痰液分泌,有利於緩解咽喉不適,改善聲音嘶啞等症狀。

因此,大青鹽作為漱咽青鹽散的組成成分,能有效發揮其清熱解毒、利咽化痰的功效,有助於緩解咽喉炎症和不適。

漱咽青鹽散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收斂止血: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有收斂止血、固澀止瀉的作用。對於咽喉炎症引起的出血、潰瘍、疼痛等症狀,龍骨能起到收斂止血、緩解疼痛的作用。
  2. 清熱解毒: 龍骨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輔助清熱解毒藥物,共同消除咽喉炎症,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總體而言,龍骨在漱咽青鹽散中起到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的輔助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治療咽喉炎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漱咽青鹽散」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牙齒蛀蚛」,即蛀牙(蚛為蟲蝕之意),並標示具有「牢牙秘精補益」之功。其用法着重於外用漱口、揩齒,強調通過局部清潔與藥物作用,達到固齒、抑齲的效果,最後以溫酒漱咽,可能兼收引藥下行或溫通之效。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青鹽(4兩)

    • 性味鹹寒,入腎經,傳統認為「齒為腎之餘」,鹽能引藥入腎,兼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之效。外用揩齒可清潔口腔,抑制蛀蝕(蚛)之腐敗,現代觀點或與其殺菌、消炎作用相關。
    • 青鹽炒製後,其燥性增強,更能吸附口腔濕濁,符合「炒黑」後增強收澀之 logic。
  2. 龍骨(生,4兩)

    • 生龍骨性澀平,主收斂固脫,外用能吸附濕腐、斂瘡生肌。用於蛀牙,可推測其目的在收斩齒齦腐敗之氣,減緩蛀蝕擴散。
    • 與青鹽配伍,一清熱一收澀,形成「清腐固齒」的協同作用。
  3. 濕雞頭(1升,青鹽拌炒黑)

    • 濕雞頭疑為「芡實」別稱(芡實果實形似雞頭,須溼用),性甘澀平,補脾益腎。炒黑後增強收澀之性,與青鹽同炒,可推測其藉鹽引藥入腎,強健齒根(補益);炒黑後炭藥特性或能吸附口腔穢濁,輔助龍骨斂瘡。
    • 若「濕雞頭」為其他藥材(如雞頭實未成熟者),其邏輯仍不離補腎固齒與局部收澀。

全方配伍邏輯

  • 清潔抑齲:青鹽殺菌、龍骨吸附腐敗,直接針對蛀牙局部病竈。
  • 補腎固齒:鹽製芡實(雞頭)補益腎精,契合「腎主骨齒」理論,從根本強健齒質。
  • 收斂生新:炒黑藥材與龍骨共奏收澀之功,減緩蛀蝕進展,促進齒齦修復。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外治局部+內調腎氣」為核心理路:

  1. 外用揩齒時,青鹽滲透牙縫清潔,龍骨吸附蛀蝕腐物,直接改善口腔環境。
  2. 溫酒漱咽可能助藥性溫通,引藥效下行至腎,強化補益作用(如芡實之效)。
  3. 全方從「祛腐→固澀→補益」三層次,標本兼顧,符合中醫對蛀牙「腎虛兼蟲蝕」的病機解釋。

現代可能機轉假設

  • 青鹽:高滲透壓破壞細菌結構,抑制致齲菌(如變形鏈球菌)。
  • 龍骨:含鈣質或具物理吸附作用,減少齒面酸性腐蝕。
  • 炒黑芡實:炭化後微孔結構吸附口腔毒素,或含鞣質收斂齦肉。

此方展現古代「藥證相應」與「外用內效」結合的思維,雖無現代科學驗證,然組方邏輯清晰,值得進一步探究。

傳統服藥法


青鹽4兩,龍骨(生)4兩,濕雞頭1升(以青鹽拌1宿,炒令通黑)。
牢牙秘精補益。
上為散。
平日及臨臥先漱口令淨,以藥散如常揩齒,良久,以溫酒漱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漱咽青鹽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 組成:青鹽4兩,龍骨(生)4兩,濕雞頭1升(以青鹽拌1宿,炒令通黑)。 主治:牢牙秘精補益。主治:牙齒蛀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