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鹽

大青鹽

DA QING YAN

  • 英文名稱:Halite
  • 別名:禿登鹽,青鹽,冰石,岩鹽,陰土鹽,羌鹽,戎鹽,寒鹽,胡鹽
  • 藥品來源:為氯化物類石鹽族礦物石鹽的結晶體。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一般多在6-8月進行,自鹽湖中取出,曬乾。
  • 道地藥材:內蒙古, 新疆, 西藏, 青海, 四川
  • 生長環境:盆地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大青鹽的傳統功效


1. 潤燥

大青鹽,又稱戎鹽,其潤燥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論述角度各有不同。本文將嘗試從古代典籍中梳理其潤燥作用的機理。

首先,《本草經集註》中陶弘景提及戎鹽(疑為大青鹽)可治眼疾,並與其他種類的鹽有所區分,暗示其藥性獨特。《本草拾遺》則記載其入口極冷,這與潤燥的功效相符,因為燥症常伴有內熱,而大青鹽的寒涼之性可起到清熱瀉火、滋潤乾燥的作用。

《本草述鉤元》中,劉若金和蔣溶的觀點值得關注。他們認為大青鹽與溫補藥配伍,可以「藉元陰之氣和陽而歸陰」,這說明大青鹽並非單純寒涼,而是能夠協調陰陽,潤而不寒。 在溫補藥中加入大青鹽,並非降低溫補藥的功效,而是通過其特殊藥性,平衡溫補藥的燥性,防止溫補過度傷陰。因此,大青鹽的潤燥,並非單純的瀉火,而是更精妙的陰陽調和。 這也解釋了為何其可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諸多症狀,例如遺精、淋瀝等。

《本草綱目》則更進一步考證了大青鹽(青鹽、赤鹽)的來源及顏色差異,並指出醫方多用青鹽,但未說明紅鹽的用途。這暗示了不同顏色的戎鹽可能具有略微不同的藥效,值得後世研究者探討。

綜上所述,大青鹽的潤燥功效並非單純的寒涼性質,而是通過其獨特的藥性,在不同情況下,發揮協調陰陽、滋潤乾燥、平衡寒熱的作用。其與溫補藥的配伍使用,更能體現其在潤燥方面的精妙之處。 古代醫家對大青鹽的應用,展現了中醫藥在治病時,注重整體平衡、辨證論治的精髓。

2. 清熱涼血

大青鹽,其清熱涼血的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其具體機理則需結合現代藥理學進一步研究。以下將從古代典籍中探討其功效:

《本草經集註》中陶弘景提到戎鹽(大青鹽或為其一種)的種類繁多,其中有部分具有藥用價值,可治耳聾目痛等症。這暗示著大青鹽可能具備某些消炎、止痛的特性,而這些特性與清熱涼血的功效可能存在關聯。 清熱涼血,從中醫角度講,往往與肝經、血分相關,而炎症反應本身也容易導致血分瘀滯,因此,大青鹽的消炎作用間接地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

《本草拾遺》記載大青鹽入口極冷,這反映了其寒涼的藥性,寒涼之性在中醫理論中是清熱瀉火的重要基礎。 這種寒涼特性直接作用於體內,能夠降低體溫,抑制炎症反應,從而達到清熱涼血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述鉤元》中,劉若金和蔣溶都提到大青鹽在溫補藥方中的應用。這似乎與大青鹽的寒涼特性有所矛盾。但細讀其文,他們強調的是大青鹽可以「藉元陰之氣和陽而歸陰」,說明其寒涼之性並非單純的瀉火,而是通過陰陽調和來達到平衡,這也間接佐證其清熱涼血之效並非單純的“降火”,而是更精妙的陰陽平衡機制。

總而言之,古代典籍中關於大青鹽的記載,從其寒涼的藥性、消炎止痛的功效,以及在溫補方劑中的特殊作用等多個角度,都間接地支持了其清熱涼血的功效。但由於古代醫學的侷限性,這些記載多為經驗總結,缺乏現代藥理學的驗證,需謹慎看待。 未來研究需要進一步探明大青鹽的具體化學成分及作用機理,以更科學地理解其藥效。

大青鹽的古代典籍


大青鹽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9-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揩牙;或水化漱口、洗目。

大青鹽的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飲片性狀:參見「藥材鑒別」項。 貯乾燥容器內,置乾燥處,防潮,防塵。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水腫禁服。

  • 《品匯精要》:「性冷不宜多服。」
  • 《得配本草》:「嘔吐者禁用。」

大青鹽相關的方劑


大青鹽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蕁麻疹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胃腸出血腎絲球腎炎血尿皮膚搔癢無尿及少尿全身性水腫牙齒痛大便秘結吐血

大青鹽含有的化學成分


氯化鈉(Sodium chloride), 氯化鉀(potassium chloride), 氯化鎂(Magnesium chloride), 氯化鈣(Calcium chloride), 硫酸鎂(Magnesium sulfate), 硫酸鈣(Calcium sulfate), 鐵(Iron)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