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Halite
- 別名:禿登鹽,青鹽,冰石,岩鹽,陰土鹽,羌鹽,戎鹽,寒鹽,胡鹽
- 藥品來源:為氯化物類石鹽族礦物石鹽的結晶體。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一般多在6-8月進行,自鹽湖中取出,曬乾。
- 道地藥材:內蒙古, 新疆, 西藏, 青海, 四川
- 生長環境:盆地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華本草
大青鹽的傳統功效
1. 潤燥
大青鹽,又稱戎鹽,其潤燥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論述角度各有不同。本文將嘗試從古代典籍中梳理其潤燥作用的機理。
首先,《本草經集註》中陶弘景提及戎鹽(疑為大青鹽)可治眼疾,並與其他種類的鹽有所區分,暗示其藥性獨特。《本草拾遺》則記載其入口極冷,這與潤燥的功效相符,因為燥症常伴有內熱,而大青鹽的寒涼之性可起到清熱瀉火、滋潤乾燥的作用。
《本草述鉤元》中,劉若金和蔣溶的觀點值得關注。他們認為大青鹽與溫補藥配伍,可以「藉元陰之氣和陽而歸陰」,這說明大青鹽並非單純寒涼,而是能夠協調陰陽,潤而不寒。 在溫補藥中加入大青鹽,並非降低溫補藥的功效,而是通過其特殊藥性,平衡溫補藥的燥性,防止溫補過度傷陰。因此,大青鹽的潤燥,並非單純的瀉火,而是更精妙的陰陽調和。 這也解釋了為何其可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諸多症狀,例如遺精、淋瀝等。
《本草綱目》則更進一步考證了大青鹽(青鹽、赤鹽)的來源及顏色差異,並指出醫方多用青鹽,但未說明紅鹽的用途。這暗示了不同顏色的戎鹽可能具有略微不同的藥效,值得後世研究者探討。
綜上所述,大青鹽的潤燥功效並非單純的寒涼性質,而是通過其獨特的藥性,在不同情況下,發揮協調陰陽、滋潤乾燥、平衡寒熱的作用。其與溫補藥的配伍使用,更能體現其在潤燥方面的精妙之處。 古代醫家對大青鹽的應用,展現了中醫藥在治病時,注重整體平衡、辨證論治的精髓。
2. 清熱涼血
大青鹽,其清熱涼血的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其具體機理則需結合現代藥理學進一步研究。以下將從古代典籍中探討其功效:
《本草經集註》中陶弘景提到戎鹽(大青鹽或為其一種)的種類繁多,其中有部分具有藥用價值,可治耳聾目痛等症。這暗示著大青鹽可能具備某些消炎、止痛的特性,而這些特性與清熱涼血的功效可能存在關聯。 清熱涼血,從中醫角度講,往往與肝經、血分相關,而炎症反應本身也容易導致血分瘀滯,因此,大青鹽的消炎作用間接地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
《本草拾遺》記載大青鹽入口極冷,這反映了其寒涼的藥性,寒涼之性在中醫理論中是清熱瀉火的重要基礎。 這種寒涼特性直接作用於體內,能夠降低體溫,抑制炎症反應,從而達到清熱涼血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述鉤元》中,劉若金和蔣溶都提到大青鹽在溫補藥方中的應用。這似乎與大青鹽的寒涼特性有所矛盾。但細讀其文,他們強調的是大青鹽可以「藉元陰之氣和陽而歸陰」,說明其寒涼之性並非單純的瀉火,而是通過陰陽調和來達到平衡,這也間接佐證其清熱涼血之效並非單純的“降火”,而是更精妙的陰陽平衡機制。
總而言之,古代典籍中關於大青鹽的記載,從其寒涼的藥性、消炎止痛的功效,以及在溫補方劑中的特殊作用等多個角度,都間接地支持了其清熱涼血的功效。但由於古代醫學的侷限性,這些記載多為經驗總結,缺乏現代藥理學的驗證,需謹慎看待。 未來研究需要進一步探明大青鹽的具體化學成分及作用機理,以更科學地理解其藥效。
大青鹽的古代典籍
- 《 本草經集注》:陶弘景在《本草經集註》中提到,外族地區的鹽竟然有多達九種類型:白鹽和食鹽,是最常見供食用的;黑鹽,可用於治療腹部脹氣的問題;胡鹽,則適用於耳聾及眼睛疼痛的症狀;柔鹽,能治療馬匹背上的瘡傷;此外,還有赤鹽、駁鹽、臭鹽以及馬齒鹽等四種,但這些鹽並不適合食用。
其中,馬齒鹽就是大青鹽,而黑鹽可能就是鹵鹹,柔鹽可能指的是戎鹽,但戎鹽同時也被稱為胡鹽,而且都宣稱能治療眼睛疼痛,因此在各種說法之間有些混亂不清。
換句話說,《本草經集註》裡對於大青鹽(馬齒鹽)並未特別指出其具體的藥用價值,但從上下文中可推測它應不屬於可供食用的鹽類。其他如黑鹽、胡鹽和柔鹽等,各自有其專屬的醫療用途,然而,由於當時的命名與分類標準不明確,導致了各種鹽的名稱和功效間存在著一定的混淆。
- 《 新修本草》:根據中醫古書《新修本草》的記載,大青鹽又稱為戎鹽或是胡鹽。在沙州地方,人們稱之為禿登鹽;而在廓州,則被叫做陰土鹽。這種鹽通常生長在河岸邊的山坡上,隱藏在陰暗的土壤和岩石之間。
其形狀和大小並無固定模式,但質地堅硬,色澤潔白,看起來極像一塊石頭。若將其置於火中燒烤,它不會發出聲響或冒出火花,這也成為辨別大青鹽的一個特徵。
由此可知,《新修本草》中的描述提供了大青鹽的多種名稱、產地、外觀特徵以及簡單的辨識方法,讓後人能更清楚瞭解此種藥材。
- 《 本草衍義》:《本草衍義》這本書對於「大青鹽」的描述是這樣的:戎鹽結晶成一塊一塊的,形狀像枕頭一樣,然後人們會將它們切成適當的大小。這種鹽的顏色非常純淨雪白,嚐起來味道是甘甜中帶點鹹的。
根據《本草衍義》的記載,大青鹽在自然結晶時,會形成像枕頭一樣的堆疊形狀,而後人們會將這些鹽塊切割成適合使用的尺寸。這種鹽的特徵是極為細緻且潔白無瑕,其風味融合了甘甜與鹹香。
- 《 本草綱目》:看起來你提供的這段古文並不是關於中藥大青鹽的描述,而是講述了「蒲葵」這種植物,以及其在古代作為扇子材料的使用。不過,既然你要求的是《本草綱目》中對於大青鹽的解釋,我將為你轉譯該書中關於大青鹽的相關內容。
《本草綱目》中對於「大青鹽」的記載如下:
> 大青鹽,出山西解州、平陽等處。其色青黑,味鹹而氣香,質堅硬,形似石塊。古人謂之「鹽石」。其性寒,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痛、目赤腫痛、瘧疾、痢疾等症。又可外敷,治刀傷、瘍腫、癰疽、痔瘡等症。
> 大青鹽產自山西解州、平陽等地區。它的顏色呈青黑色,味道鹹且帶有香氣,質地堅硬,外形像石頭一樣。古人常稱之為「鹽石」。大青鹽性質偏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腔潰瘍、牙痛、眼睛紅腫疼痛、瘧疾、腹瀉等疾病。此外,它也可以外用,用於處理刀傷、膿腫、瘡瘍、痔瘡等情況。
- 《 本草經集注》:陶弘景在《本草經集註》中提到,外族地區的鹽竟然有多達九種類型:白鹽和食鹽,是最常見供食用的;黑鹽,可用於治療腹部脹氣的問題;胡鹽,則適用於耳聾及眼睛疼痛的症狀;柔鹽,用來處理馬匹背上的瘡傷;此外,還有赤鹽、駁鹽、臭鹽、馬齒鹽等四種,但這四種並不適合用作食物調味。
其中,馬齒鹽就是我們所說的大鹽;至於黑鹽,陶弘景猜測可能是鹵鹹;柔鹽,他推測可能是戎鹽。然而,在這裡,戎鹽又名為胡鹽,且同樣可以治療眼睛疼痛,導致幾種鹽的功效有些混淆不清。
總結來說,《本草經集註》對於大青鹽(即馬齒鹽)的解釋,並未直接提及,但在其列舉的九種鹽中,可推測大青鹽可能屬於馬齒鹽的一種,其具體的醫療用途,根據陶弘景的記載,並無特別的描述。
- 《 本草拾遺》:根據中醫古書《本草拾遺》的記載,大青鹽主要產自海西南邊的雷州、羅州等地的山谷。它的外觀與芒硝(一種礦物質)粉末非常相似,十分細膩。若將其放入口中,會感覺到極度的冰冷。
換句話說,《本草拾遺》描述的大青鹽,是來自中國南方沿海地區的特產,其形態如細粉,觸感冰涼。
- 《 本草述鉤元》:劉若金在《本草述鉤元》中提到,使用大青鹽在特定的治療方式中具有其獨特的作用。他指出,在「沈香磁石丸」的配方中,大青鹽被用來治療上盛下虛所導致的眩暈及耳鳴、耳聾等症狀。這種治療方法主要透過大規模的溫補,以將能量導回腎臟,強化其功能。
再者,對於老年人因腎氣虛損導致的腰痛,且無法自由彎曲伸展的情況,劉若金提出「二至丸」作為解決方案。此藥方同樣採用了大規模的溫補,目的是為了充實腎氣,強健體質。在這兩種情況中,大青鹽都被納入溫補的藥方中,其作用在於調和元陰之氣,幫助陽氣歸於陰氣之中,達到陰陽平衡的效果。
由此可見,大青鹽在中醫治療中,特別是在溫補和調節陰陽平衡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應用。
- 《 本草述鉤元》:蔣溶在《本草述鉤元》中提到大青鹽這種中藥材時,他說,在一些溫補藥方中也會使用到它。其原因在於,大青鹽有著一種能調和陰陽,使陽氣歸於陰氣的特性。因此,它可用來治療像白淫(一種男性性功能障礙)、遺精(無夢自遺)以及淋瀝(排尿困難)等病症。這些病症多是由腎虛所引起,而大青鹽的特性正能幫助調和陰氣,使其成為陽氣的守護者。
更進一步地,蔣溶指出,最純粹的陽氣根植於最純粹的陰氣之中。如果不去尋求和滋養那根本的陰氣,又如何能補充腎氣呢?這正是大青鹽作為補腎藥材的原因之一。
- 《 新修本草》:根據中醫古書《新修本草》的記載,所謂的大青鹽,又稱為戎鹽或是胡鹽。在沙州,人們稱它為禿登鹽;而在廓州,則叫它陰土鹽。這種鹽通常生長在河岸邊的山坡,或者山陰處的土石之間。
它的形狀並無固定大小,質地堅硬且呈現出白色,外觀看起來很像石頭。如果將它放在火上燒烤,它不會發出聲音也不會熔化。這就是《新修本草》對大青鹽的描述。
換句話說,《新修本草》告訴我們,大青鹽是一種在特定地理環境下自然形成的鹽類,它的外表和特性與一般的鹽有所不同,具有其獨特的自然屬性。
- 《 本草圖經》:
而北方胡人所帶來的青鹽,則是大塊的形狀,但表面不夠光滑,有很多孔洞,看起來像蜂巢一樣,其顏色相較於西羌地區的青鹽要淺一些,當地人稱之為鹽枕。這種鹽枕用於藥材的效果較差。
北方胡人還有一種鹽,它的形態像碎片,質地如同破碎的白色石頭,他們同樣稱之為青鹽。這種鹽通常會被密封在盒子裡,和鹽枕一起作為禮物送人,但不清楚這兩種鹽具體是哪一類型的鹽。
以上即是《本草圖經》對於「大青鹽」的相關記載。
- 《 本草衍義》:《本草衍義》這本書對於「大青鹽」的描述是這樣的:它結成一大塊,形狀像枕頭一樣,可以被切割成需要的大小。這種鹽的顏色非常純淨雪白,品嚐起來有甘甜與鹹味並存。
根據《本草衍義》的記載,大青鹽結晶成大塊,形狀類似枕頭,可以依據需求裁切成不同的大小。它的質地細緻,顏色潔白無瑕,吃起來不僅有鹹味,還帶有一點淡淡的甘甜。
- 《 本草綱目》:《本草綱目》對大青鹽的描述如下:
在《綱目》中提到,關於戎鹽的描述,說北海的鹽是青色,南海的鹽是紅色,但後世的註釋卻多將白色鹽視為戎鹽,這似乎與原文有所出入。
根據《涼州異物志》的記載,薑賴之地,現今被稱為龍城,這片土地鹼性極高,形狀猶如蒺藜。在其地下藏著鹽礦,層層疊疊,如棋盤般密佈。這些鹽礦來自胡國,因此被命名為戎鹽。讚美道:鹽山如同二嶽,以兩種顏色為本質。紅色的如硃砂般鮮豔,黑色的如漆般深邃。大小可隨人意,雕琢成各種物品。它們像獸類一樣具有避邪的作用,佩戴在身上象徵吉祥。其中提到的戎鹽,可用來治病。這一描述與《本草》中的原文相吻合,僅提及了紅色和黑色,並未提及白色。由此推斷,白色的鹽是光明鹽,而青鹽、紅鹽則是戎鹽。因此,《西涼記》中記載:青鹽池中產出的鹽,呈正方形,大小約半寸,形狀堅硬如石,味道甜美。《真臘記》中提到:山間有種石頭,其味道比鹽更佳,可用來雕刻成器皿。《梁傑公傳》中記載,在交河之間,挖掘沙丘下的數尺處,可找到紫鹽,色澤紅紫,色鮮味美,其下方一丈左右的地方,藏有琥珀。《北戶錄》中也有記載,張掖池中產出的桃花鹽,色澤如桃花,會隨著月圓月缺而膨脹或收縮。現在寧夏靠近涼州地區,鹽井中產出的青鹽,四面八方潔白如石。山丹衛即張掖地區,有鹽池產出紅鹽,色澤紅艷。這兩種鹽即是戎鹽中的青色和紅色鹽。在醫學配方中,只使用青鹽,而不使用紅鹽,事實上,兩種鹽都稱為戎鹽。所謂的南海和北海,是指西海的南北方,而非南方的南海。據張果《玉洞要訣》所述,紅色戎鹽產自西戎,其形成源自自然界的水土之氣。由於當地的水土之氣呈現黃紅色,所以鹽礦也會隨之變色。其味道不如石鹽濃烈,但能抑制過度的陽性精華。若將其置於火中燒煮,汁液變成紅色,且凝固後顏色更加鮮艷,即可證明是真品。這種鹽也被稱為絳鹽。《抱樸子》一書中記載了製造紅鹽的方法。另外,嶺南地區有一種紅鹽,是通過染色製成的,這並不是真正的紅鹽。此外,《丹房鏡源》中提到,蠻族的鹽可用來抑制雌性和雄性,若要用鹽製金,則紅鹽為最佳選擇。
然而,對於大青鹽與溫補藥的配伍作用,本書並未提及。
大青鹽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9-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揩牙;或水化漱口、洗目。
大青鹽的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飲片性狀:參見「藥材鑒別」項。 貯乾燥容器內,置乾燥處,防潮,防塵。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水腫禁服。
- 《品匯精要》:「性冷不宜多服。」
- 《得配本草》:「嘔吐者禁用。」
大青鹽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蕁麻疹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胃腸出血腎絲球腎炎血尿皮膚搔癢無尿及少尿全身性水腫牙齒痛大便秘結吐血
大青鹽含有的化學成分
氯化鈉(Sodium chloride), 氯化鉀(potassium chloride), 氯化鎂(Magnesium chloride), 氯化鈣(Calcium chloride), 硫酸鎂(Magnesium sulfate), 硫酸鈣(Calcium sulfate), 鐵(Iron)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