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苓丸

GOU L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4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2%
肝經 22%
心經 16%
脾經 16%
肺經 16%
膀胱經 5%
腎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枸苓丸中含有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滲濕: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可健脾利濕,化痰止咳。枸苓丸的主要功效為利水消腫,而茯苓的利水滲濕作用可以幫助達到此功效。
  2. 健脾益氣: 茯苓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枸苓丸常用於脾虛濕盛,水濕停滯等症,茯苓的健脾作用可以幫助脾胃更好地運化水濕,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

枸苓丸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腎: 枸杞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益精明目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如山藥、茯苓等,共同達到滋陰補腎、健脾利濕之效。
  2. 緩解藥性: 枸杞子性偏溫,可緩和方劑中部分藥材的寒涼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總而言之,枸杞子在枸苓丸中發揮著滋陰補腎、緩和藥性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枸苓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滋陰: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養血滋陰的功效。枸苓丸本身以補腎固精為主,加入當歸可以起到滋陰補血的作用,平衡藥性,避免單純補腎而導致陰虛火旺。
  2. 促進藥物吸收: 當歸含有多種揮發油、黃酮類化合物,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藥物吸收效率,使其他藥物成分更好地發揮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枸苓丸方劑中加入大青鹽,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大青鹽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枸苓丸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病症,加入大青鹽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力,更有效地清除體內濕熱。
  2. 利濕通淋: 大青鹽能利水滲濕,並有助於通利水道,排出體內積聚的濕熱。枸苓丸中的其他藥材如茯苓、澤瀉等也具有利濕作用,加入大青鹽可協同作用,更有效地達到利濕通淋的效果。

枸苓丸中的[菟蕬子],主要用於補腎固精、益髓。菟蕬子具有補腎固精的作用,能夠改善由腎虛引起的症狀,如腰膝酸軟、性功能障礙等。其加入在[枸苓丸]中,有助於增強腎功能,提升體力。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枸苓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銀海精微》|孫思邈 的記載,「枸苓丸」主治「男子婦人腎臟虛耗,水不上升,眼目昏暗,遠視不明,漸成內障。」

治療原理分析

「枸苓丸」由茯苓、枸杞子、當歸、大青鹽、菟絲子五味藥組成,其治療眼疾的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肝腎同源」理論和水液代謝理論。

  1. 腎虛水虧,目失所養: 中醫認為「腎主水」,腎虛則水液代謝失常,「水不上升」則目失濡養,導致「眼目昏暗,遠視不明」。枸杞子滋陰補腎,菟絲子溫陽固澀,二者合用可補益腎精,使腎氣充盈,水液得以正常上承濡養眼目。
  2. 肝血不足,目竅失榮: 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肝血不足,目竅失於濡養,也會導致視力下降。當歸活血調經、養肝益精,可補充肝血,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環,從而改善視力。
  3. 水濕停聚,上犯清竅: 腎虛水虧,亦可導致水濕停聚,上犯清竅,阻礙氣血運行,進一步加重眼部症狀。茯苓利水消腫,可祛除體內多餘的水濕,使氣血運行通暢,改善眼部症狀。
  4. 邪熱內蘊,損傷目絡: 腎虛日久,可導致陰虛火旺,邪熱內蘊,損傷目絡,進而引發內障等眼疾。大青鹽瀉火解毒、涼血止癢,可清瀉內熱,保護眼部組織,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綜上所述,「枸苓丸」通過補腎益精、養肝活血、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等多重作用,調節體內的水液代謝和氣血運行,從而改善「腎臟虛耗,水不上升」所致的「眼目昏暗,遠視不明,漸成內障」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茯苓8兩,真枸杞子4兩(酒浸蒸),當歸2兩(酒洗),青鹽2兩(別研),菟絲子2兩(酒蒸)。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丸,空心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滋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宜久服,不可急於求成。

相關疾病


白內障遠視眼睛模糊內障

相同名稱方劑


枸苓丸,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二。 組成:白茯苓8兩,真枸杞子4兩(酒浸蒸),當歸2兩(酒洗),青鹽2兩(别研),菟絲子2兩(酒蒸)。 主治:腎臟虛,水不上升,眼目昏暗,遠視不明,漸生內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