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脂方

鼠脂方

SHU ZHI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5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膀胱經 26%
脾經 15%
心經 10%
腎經 10%
肺經 10%
肝經
膀胱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鼠脂方中加入大青鹽,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大青鹽性寒,味苦鹹,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鼠脂方多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腫痛等症,大青鹽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輔助鼠脂消炎止痛。
  2. 引藥入藥: 大青鹽味鹹,能引藥入藥,促進鼠脂等藥材深入病竈,提高藥效。

總之,大青鹽在鼠脂方中起著清熱解毒、引藥入藥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鼠脂方中加入地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地龍性寒,味鹹,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效。鼠脂方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地龍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助於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2. 清熱解毒: 地龍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發熱、口渴等症狀。鼠脂方中加入地龍,可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避免藥物使用後出現熱毒反應。

綜上所述,地龍在鼠脂方中起著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鼠脂方」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鼠脂方」為外治方,主治「久聾」,即耳聾病史長達二三十年不癒者。此方以局部用藥(滴耳)直接作用於耳竅,側重於通竅開閉、滲透藥力,針對慢性、頑固性耳聾,推測其病機可能與耳竅瘀阻、津液不足或風邪久滯有關。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鼠脂(半合)

    • 鼠脂為鼷鼠(或家鼠)之脂肪,古代認為其性潤滑,能「通竅透絡」。《本草綱目》記載鼠脂可治「耳聾」及「瘡毒」,推測其作用為:
      • 濡潤耳竅:慢性耳聾可能伴隨耳道乾澀,鼠脂油脂之性可潤澤局部,軟化垢結。
      • 載藥上行:作為油脂基質,幫助青鹽、地龍汁滲透至耳深部。
  2. 青鹽(一錢)

    • 青鹽為礦物鹽,性寒味鹹,傳統用於「涼血解毒、軟堅散結」。本方中可能作用為:
      • 滲透消腫:高滲透性可吸收耳內積液或濕濁,減輕耳竅閉塞。
      • 消炎防腐:抑制耳道內潛在感染(如慢性中耳炎導致的聾症)。
  3. 地龍(一條,取汁)

    • 地龍(蚯蚓)性寒味鹹,具「清熱活絡、通經利水」之效,其汁液在本方中可能:
      • 活絡開閉:地龍善走竄,能通絡散結,破除耳竅長期氣血瘀滯。
      • 清熱息風:若耳聾因風熱上擾或肝陽上亢,地龍可清降火熱之邪。

三、方劑配伍思路

  • 油脂+滲透藥+通絡藥
    鼠脂為載體,潤滑耳道;青鹽藉滲透力深入耳竅,化解濕濁;地龍汁流動性強,疏通經絡。三藥協同,針對「久病入絡」之耳聾,從「潤、滲、通」三層面發揮作用。
  • 局部外治直達病所
    古代認為耳聾與耳竅閉塞密切相關,此方避開內服藥的全身作用,直接透過外用「滴耳」法,使藥力集中於患處,適合慢性頑疾。

四、潛在治療機轉推測

  1. 物理性通竅:鼠脂軟化耳垢或分泌物,青鹽高滲壓減輕局部水腫,地龍汁促進組織代謝,可能改善耳道內環境。
  2. 神經與血絡調節:地龍含蚯蚓酵素,現代研究顯示其具抗炎、改善微循環作用,或可間接影響聽覺神經周圍血供。

五、適用情境推論

此方可能對以下類型耳聾有一定緩解效果:

  • 老年性耳聾(腎虛夾瘀):鼠脂潤燥,地龍通絡。
  • 慢性中耳炎後遺症:青鹽消炎,地龍清除餘毒。

(註:此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中醫理論推演,具體應用需結合臨床辨證。)

傳統服藥法


鼠脂半合,青鹽1錢,地龍1條(系頭捻取汁)。
上以鼠脂、地龍汁調青鹽,溫過綿蘸之,即側臥,捻滴耳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鼠脂方,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鼠脂半合,青鹽1錢,地龍1條(繫頭撚取汁)。 主治:久聾,二三十年不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