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龍膏

鳳龍膏

FENG LONG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5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脾經 33%
膀胱經 33%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鳳龍膏」方劑中包含「地龍」,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通絡止痛:地龍性寒,味鹹,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通絡止痛的功效。其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對於因熱毒壅滯而導致的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活血化瘀,通經活絡:地龍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對於因瘀血阻滯而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鳳龍膏」方劑中加入地龍,旨在清熱解毒、通絡止痛、活血化瘀,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鳳龍膏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鳳龍膏為古代預防痘瘡(天花)之驗方,主要用於小兒免疫調護。其用法特定:

  1. 時機性預防:強調於「立春日」服食,反映古人「順應天時」之養生觀,認為春初陽氣升發時服用,可強化體表衛氣以抵禦疫毒。
  2. 長期與短期防護
    • 每歲立春食10枚,標榜「終身不出痘瘡」,屬長期預防。
    • 鄰里流行時食1-2枚,屬緊急短期防範,似「免疫強化」概念。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僅兩味,然配伍深具中醫「以毒攻毒」「血肉有情」之思維:

  1. 烏雞卵(黑羽雞蛋)

    • 中醫觀點:烏雞屬「血肉有情之品」,性甘平,滋陰養血,補益脾腎。古醫認為其能「扶正固本」,提升小兒元氣,尤其適合稚陰稚陽之體。
    • 象徵意義:卵為生命之始,取「生發之氣」寓意,與立春「生生不息」呼應。
  2. 地龍(活蚯蚓)

    • 中醫觀點:性鹹寒,入肝、脾經,傳統用於清熱通絡、息風定驚。《本草綱目》載其「解溫熱狂躁,殺蟲毒」,此處取其「解毒避疫」之功。
    • 治療原理
      • 以毒攻毒:古人視痘瘡為「胎毒」或「疫毒」,地龍活體入藥,或模擬「接觸病原以誘發抵抗力」之邏輯(類疫苗雛形)。
      • 通達表裏:地龍善行竄,或助藥性透達肌表,形成防護。
  3. 炮製與服用特點

    • 蒸製法:飯鍋蒸熟(水穀之氣蒸騰),取其溫和藥性,去地龍留卵,既避腥味,又轉地龍之「解毒力」於卵中。
    • 去地龍食卵:象徵「取其性而去其形」,符合中醫「藥氣相染」的思維,如同藥餌之氣滲入卵中,而卵為載體,溫補不傷正。

三、推測可能機制

此方雖簡,但暗合兩種思路:

  1. 免疫調節:地龍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如蚯蚓酵素),現代研究顯示其或有免疫調節作用;烏雞卵富含營養,或協同增強體質。
  2. 心理暗示與儀式感:古法強調「立春」時節與特定儀式(如去地龍),可能透過身心同治強化預防信念。

結語
鳳龍膏展現中醫「治未病」之智慧,結合食材特性與時令養生,雖其科學實證待考,然其「扶正抗毒」之核心理念,與現代預防醫學強調「增強免疫力」有一定相通之處。

傳統服藥法


烏雞卵1個,地龍1條(活者細小者)。
以雞卵開一小竅,入地龍在內,夾皮紙糊其竅,飯鍋上蒸熟,去地龍,與兒食之。
每歲立春日食10枚,終身不出痘瘡;鄰里有此證流行時,食1-2枚亦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鳳龍膏, 出處:《醫學正傳》卷八。 組成:烏雞卵1個,地龍1條(活者細小者)。 主治:預防痘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