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灌耳地龍汁
GUAN ER DI LONG ZHI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5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脾經 33%
膀胱經 33%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灌耳地龍汁」方劑中使用地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通竅止痛:地龍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止痛消腫的功效。耳痛多因熱毒、風寒、濕氣等因素引起,地龍能有效清除耳內積熱,通暢耳竅,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地龍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耳內組織的代謝,消散瘀血,減輕腫脹,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灌耳地龍汁」適用於「耵聍塞耳聾,強堅挑不可得出者」,即耳垢過於堅硬、阻塞耳道,導致聽力下降,且難以以器械直接挑出的情況。地龍汁能軟化、溶解堅硬耵聍,使其自然鬆動脫落,或便於輕挑取出,恢復耳道通暢與聽力。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 地龍(濕者):即活蚯蚓,性寒味鹹,傳統認為其體液具滑竅、通絡、清熱之功。
- 物理作用:地龍分泌的黏液富含水分與蛋白質,可浸潤乾硬耳垢,降低其黏附性,使耵聍吸水膨脹後軟化,易於分離耳道壁。
- 化學作用:地龍體液可能含輕度酶類或酸性成分,可微溶角質化耳垢,類似現代耳垢溶解劑(如碳酸氫鈉)的機理。
- 中醫理論:地龍走竄善通,能「開竅」治耳聾,其鹹寒之性可化解耳道「燥結」之邪,符合「軟堅散結」的治療思路。
- 地龍(濕者):即活蚯蚓,性寒味鹹,傳統認為其體液具滑竅、通絡、清熱之功。
用法特點:
直接取活地龍搗汁灌耳,利用新鮮汁液的活性成分與潤滑效果,反覆多次(「數數灌之」)以漸進軟化耵聍,避免強行挖耳損傷耳道。
結論:
此方以地龍汁的物理滲透與化學鬆解雙重作用,針對性處理頑固性耵聍栓塞,體現古代「以滑治燥」「以通治閉」的直觀治療智慧。
傳統服藥法
地龍(濕者)5-7條。
搗取汁。
數數灌之。輕挑自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灌耳地龍汁,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地龍(濕者)5-7條。 主治:耵聹塞耳聾,強堅挑不可得出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